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21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顶层设计。近几年来,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确立和广泛应用,彻底改革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头等大事。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年时间积极探索,形成并试行了"211"课程体系结构模式,切实推进了内涵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内外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化学与化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化学化工理工复合型人才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并结合"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探索高职起点的"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素质优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将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师范本科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从招考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推进项目化管理等方面提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创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践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广东省提出地方院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根据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制定五邑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战略创新的思路、培养的终极目标、培养的具体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建立信息工程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实施"3+1"模式、将学分置换明确写入培养方案、实施多类别模块、以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项目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以工程认证为导向、建设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院校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怀化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探索,2009年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选取CNKI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检索来源,以"高职"、"计算机"以及"人才培养"为检索项,对近5年收录的139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研究主题主要为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技能大赛和实训基地建设7个方面。其中受到关注最多的主题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从作者单位来看,跨机构合作研究的偏少。  相似文献   

8.
论文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发现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如学科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模糊、理论教学体系不健全、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等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项目教学、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能型"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其能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中,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三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引入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打造核心课程群;开展教师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建设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在不断完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信管专业关联实践教学改革及ERP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设计了关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配套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了ERP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ERP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对信管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设计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厘清四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关系,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师资团队、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小璜 《江苏教育》2014,(20):55-57
中高职有机衔接的"3+4"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要合理制订"3+4"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制定"3+4"模式课程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衔接;制定"3+4"模式课程考核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衔接;制定"3+4"模式教师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培养和培训衔接。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旨归与目标导向。"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发展和高校革新。本研究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分层规划"理念贯穿全程等共性特征。此外,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方式及特色表达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基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导向,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构建"一流学科+地域特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专业素养+创新技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践平台+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类五年制高职教育在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特色鲜明。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特点,必须进行与人才培养相关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紧跟新农村建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行动导向,实施有效教学;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开放办学;专兼结合,培养"双师"型团队;创新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农科教结合,增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汉语热"的新形势向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存在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等问题。笔者通过探讨湖北文理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正确目标,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既具时代特色又满足社会需要、既能突出学科优势又符合地方实际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嘉应学院GIS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论文拟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三创能力"和综合素质。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营造校内学习氛围、重视校外第二课堂建设、移动式教学、政策保证与经费支持等举措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以解决实际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互相促进,迫切需要建立两者在建设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模式。本课题以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专业《选矿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矿物加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模式。通过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普遍目标和实现途径,以及剖析"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内容与特点,探索两者在建设过程中互相促进的切入点。实践表明两者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时间增加而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缩短的矛盾问题,有利于构建先进、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学校建设中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只有搭建好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才有落脚点,高职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一条"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完成岗位技能考核"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设施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教师职教能力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以及教改举措系统推进难度大等问题,我院精心顶层设计,明确系统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实施教师全员参与的"两重一再"工程,即"方案重构"、"课程重塑"和"能力再造"。工程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师职教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师能力提升三者间的动态优化,探索出了一条循环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