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是促进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文章运用DEA模型,先后测算了14个农业大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和京津冀15个地市的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向好趋势,但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农业资源过多,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或配置不尽合理;河北各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差距较大,非DEA有效的8个地市中,石家庄、唐山、沧州、邯郸应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秦皇岛、衡水、邢台的在保持较高投入要素的同时应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廊坊应重点提升管理水平并适当加大农业资源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考察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农业创新者表现最为突出,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太理想,面临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的科技信息从供给到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为了有效推动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的对接,需要农业人力资源、农业财力资源、农业物力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制度资源、农业组织资源等的支撑;需要从农民参与机制、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产业化机制、市场机制、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需要发展农村保险、租赁、证券、信托、投资咨询等机构,使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充分满足农业科技信息供需系统对接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加快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与东盟国家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具有沿边开放和低成本利用周边国家农业资源的双重区位优势。这些国家,大多以农业为主,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土地资源、热区生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在发展农业上与云南省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互补性,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农业互利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农业,是云南农业对外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一、云南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一)区位地理优势: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  相似文献   

7.
农村资源开发将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热点,本文从分析农村资源开发的五大热点入手,进一步指出农村资源开发还将是农业发展的难点,将面临一个误区、二律背反、三相排他三个难题,最后提出了三项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程美秀  陈秧分 《资源科学》2022,44(10):1994-2005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从国际视角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对比分析,既有助于揭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处地位与短板瓶颈,也有助于借鉴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本文从目标与过程两个方面来诊断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状态,目标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水平,从产出能力、竞争力、资源环境友好度3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过程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采用QAP回归法研究资源禀赋、宏观环境、资金投入、经济结构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游偏后,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②在农业现代化的3个维度中,中国相对强于产出能力,弱于竞争力和资源环境友好度,在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劳动生产率、人均粮食产量、化肥及农药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短板明显。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既受限于资源禀赋的刚性约束,同时也受到农业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产值结构转变、投入相对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等因素的重要影响。④考虑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中国国情现状,建议综合施策,通过采取将政策重心转向更多关注竞争力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严格落实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着眼工农城乡全局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与农业相关的 3个网站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国际林木栽培协会的资源状况及其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回顾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建设的历程,对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建国后国务院和农业主管部门等颁布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为研究对象,将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的演进划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1949-1978年)、初步发展阶段(1979-1994年)、全面展开阶段(1995-2004年)、高度重视阶段(2004年-现在),总结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特点,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政策演进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估算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资源科学》2012,34(3):589-597
本文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2000年和2008年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虚拟生态要素(虚拟化肥、虚拟农药、虚拟农膜)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国际还是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西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对粮食贸易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产生的资源、生态、经济效应分别进行探讨,发现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农业生产挤占绿水资源而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经济发展也蒙受着较大损失。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以及利用国际资源五个方面对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我国农业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较高的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但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深入分析其有利及不利因素,以期对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圣俊 《资源科学》1990,12(4):6-11
农业发展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历史。近20年来,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注重发展农业,而且越来越注意农业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海南建省办特区,农业经济在海南的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发展战略及其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振兴海南农业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发展的角度看,农业资源资本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农业资源资产,有利于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并推进农业城镇化进程,这是公论. 金融界人士普遍乐观地认为,农业资源资产化,将带来农业金融包括农业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农业字眼运用于农业生产,供给人民基本的生活所需,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今天,休闲农业资源不限于生活项目,农村环境、生活形态、庆典活动等,都可作为休闲农业的资源。本文就农业资源在休闲活动中的运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国际化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最大难点是农业。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比较效益较低,容易受到政府、社会乃至农民自身的忽视。目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供给保障丝毫不可掉以轻心。我国农业资源紧缺,特别是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就是农业资源。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相关利用状况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却非常少。因此,必须对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评价,为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农业信息化领先的美国、农业资源禀赋相似的日本,深入探究两国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模式选择,并对扶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系统剖析.借鉴美国规模化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和日本集约化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从技术集成、发展环境、参与主体、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五个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农业"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西藏林芝地区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虽占全自治区的10%左右,但从农业气候资源状况与潜力看,该区农业发展将对全自治区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对林芝地区农业北京的简要论述基础上,重点对该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5个战略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它们是粮食发展战略、玉米种植发展战略、作物结构调整战略、多熟种植发展战略及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