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部新出台的《中高考改革制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文化",培养"阅读能力",回归"语文本质"。这无疑是一缕喜人的春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敲击着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时时浮现在脑海中,以致夜不能寐,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  相似文献   

2.
谢慧 《安徽教育》2014,(3):40-40
<正>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两千多年前《论语》里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表述,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快乐教学呢?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许多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看到他们的语文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智慧的挑战。为了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近期我采访了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特级教师薛法根,走进他的语文组块教学,走进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以下记者简称“记”,薛老师简称“薛”)记:薛老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思想、新理念充盈了我们的头脑,但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依然感到困惑、感到无奈,这是什么原因呢?薛:我…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语文     
语文是什么?也许,在一千个老师心中就有一千种语文。计老师用他的智慧、他的才情、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感悟,在他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语文课堂中科学而艺术地诠释和演绎着他心中的语文。一、计老师心中的语文是人性的语文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语文的工具性是浸润着浓浓人文的工具性,是负载着厚重文化的工具性,是流溢着美好人性的工具性。充满生命的活力是什么?流溢生命的动感是什么?擦出生命的火花是什么?计老师用他的语文课堂实践,对此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让语文成为人性的语文。1.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这是当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跳’出语文学语文”,这里的两个语文,前者指的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狭隘的语文教学;后者指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即综合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大语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要破旧立新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实践●语文学科与常识学科整合案例一:在教学浙教版第十二册《刻骨铭心的国耻》一文时,尝试与常识《南京大屠杀》相结合,在老师悲愤的朗读声中,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得到了碰撞。1937年12月13日这个特定的时刻、揪人心的时刻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坎上。于是当学生感情朗读时,作为…  相似文献   

7.
作为科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有自己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学科的内涵,才能抓住学科的教学规律,凸现学科的教学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工具性与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的独特内涵。一“人文性”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从“人文”概念的历史演变中概括出其基本内涵。“人文”二字最早见于被视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8.
高效语文课堂是很多老师追求的目标,这不仅让老师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轻负高质,这却并非易事.评价语文课是否高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愉悦高效”?这是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评价发表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新理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具魅力的话题!好课是什么样子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谈我心目中的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以期带给大家一些启迪。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众人解读一本“课标”,理解的角度、理解的深度,不会一致,因此出现偏颇也在所难免。比如,“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说真的,这些观点确实是语文学习的必有规律,但是看看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像语文课。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是相关内容和语文的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顺其自然;应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是为至境。●语文教学研究,应该探寻的是语文课程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也是语文之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1980年以来,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出“四步导读教学法”。我首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征求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意见和建议。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初三年级布置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系列作文。如《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谈语文教学的方法》、《假如这一课我来上》、《我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课改以前存在的语文教学“工具性泛化”问题是违背语文学科特点的话,那么目前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出现的“人文性泛化”的问题也同样是与语文的学科特点背道而驰的。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学习运用它。那么,为了把自己的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或科学课,我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一、克服两种现象第一,学生语言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肖家芸老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一文,颇有感触.“没了琅琅书声,没了唰唰书写,没了孜孜思索,没了细细咀嚼,没了欣欣顿悟,总之,没了语文课的况味,何谈语文实效?”肖老师的叩问恰与我听课后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先谈谈语文课堂上的“琅琅书声”. 听了两节《将进酒》,评课时围绕诵读有两位教师谈了这样的观点: 一位老师说:“这节课的诵读是不够的,我教学生学习《将进酒》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读,反反复复地读,一遍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15.
多次读魏星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寻求语文的敞亮境界】》后,心潮澎湃。新课程实施,“惰性的平衡”被打破以后,课堂中的“浮”、“虚”、“闹”、“杂”等诸多问题也来了,剑底是“什么把语文遮蔽了?”  相似文献   

16.
黄耀淦 《教书育人》2007,(10):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17.
1.语文是什么? 一次我到某地讲: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但也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刚才我上台发言之前,看见电脑大屏幕上闪过一条标语一“热烈欢迎专家学者前来莅临指导!” 其实,“莅临”已经包含了“前来”的意思.“前来莅临”,叠床架屋,不通不顺,就好像张天翼《包氏父子》里面那个可怜的父亲所说的“你已经留了三次留级”一样.这就是语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地理老师走进语文课堂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看云识天气》时,别出心裁地邀请地理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起初一愣,后经老师说明,才心情坦然地露出微笑。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了“卷云”“卷层云”“积雨云”;随着“晕”“华”“虹”的图案,学生辨清了三者的差别。在地理老师专业性的讲述中,学生们学完了课文,轻松自在地走出了课堂。学生们感叹道:“地理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还真新鲜。”思考:《看云识天气》一文说明的问题并不深奥,凭借文章本身完全能弄懂。即使文中有些名词术语使人模糊不清,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先作准备,并凭…  相似文献   

19.
“把‘立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们就不会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了.语文课堂就不会有那么多误区了。”这是《语文课堂为何误区重重》(《语文学习》2010年第4期)一文的结论。面对这样一个貌似正确的结论,我实在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走进语文》,汗颜的同时深有感触。确实如此,面对语文这样一个“姹紫嫣红,春光无限”的世界,我们的学生却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语文这博大精深的天地,饱览碧海晴空的美景,关注多彩的社会人生,感受语文那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魅力呢?下面我结合《我的母亲》的教学,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核心内容,谈一谈我对“走进语文”的理解及追求。一、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语文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可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语文课堂就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实践语文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