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中学残疾学生的人数不多,但他们是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身体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他们性格上的自卑与孤独.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利用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给残疾学生更多的辅导、关爱和帮助,激发他们的自信、自强,让他们改变过去自卑、自弃心理,敢于直面人生,敢于追求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简述了当前残疾学生 (主要是弱智、视残、听残学生 )体育教育现状 ,从体育学科角度对残疾学生运动学习进行了探讨 ,从促进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调控的预先谋划过程.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体育教学策略的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和残疾,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为了残疾学生的有效学习,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策略应符合残疾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虽然视力残疾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已被证实,但由于视觉的缺陷,他们无法通过视觉来感知体育运动的全过程,许多视力残疾学生还是被排斥在体育实践活动之外,导致了这部分学生体质虚弱、运动技能差、动作不协调,身体运动发展迟缓,影响了他们体格的正常发展.笔者曾对全国的部分盲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盲生喜欢体育,渴望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让视障学生参加体育实践,本文就此对视力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和谐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对比法等研究方法,从探究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北京残奥会对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京残奥会的启示下,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必须促进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制定残疾学生体育保障政策,举办残疾学生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与普通学生体育全方位融合,更好地渗透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实现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特教学校里的许多残疾学生,或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或由于遭受歧视,变的性格怪异;或由于认识到自身缺陷,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等。这些学生明显缺乏责任意识。残疾学生的模仿力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却有限,周围人、身边事都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因此,正确教育、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树立起责任意识,是我们特教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贾志明 《教师》2012,(15):117-117
一、残疾学生不能参加体育中考的现状分析每次体育中考,我总能发现考场护栏外有几双渴望的眼睛在关注着场内热烈的运动场面,还不时地鼓掌、呐喊,但在他们渴望的眼神背后总有掩饰不住的羡慕,同时也充满内疚、无奈、失落的神情,近看才知道他们是残疾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残疾体弱学生接受平等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访谈法,对参加了体育保健课的高校残疾体弱学生与没有参加体育保健课的学生进行比较,并对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目的、项目以及阻碍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未开设体育保健课的高校;他们参与的最大目的是进行身体康复、增强体质;但是由于有限的时间、场地和项目以及自身的生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体异学生是身体有不同残疾和缺陷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体异学生同样具有接受体育教学的要求。虽然他们身体异常和病、弱,但他们有着健全的大脑和常人一样的思维,有着同龄人一样的心理特征,向往体育的激情和愉悦,也想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早日康复,他们是体育教学中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反向思维法,对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应重视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发挥体育的功能,促进残疾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失误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反向思维法,对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应重视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发挥体育的功能,促进残疾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14位校长汇聚一堂,在聊到他们眼里的中国留学生时,都得出近乎相同的结论:中国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有礼貌,但是他们不足的地方就在于缺乏挑战精神。《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需培养的不同方面,特别强调个性心理品质(如敢于竞争,敢于挑战),拓展体育的功效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因为体育活动对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大力重视和支持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关注残疾大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小陈:我原本是个开朗的女孩,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留下了残疾,从此就活在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自卑和痛苦便时刻折磨着我。我知道只有读书才是我的出路,可是每次的考试结果都让我失望。我喜欢体育,想参加体育活动,但又受不了同学讨厌的目光。我只有尽量讨好他们,可他们还是那么讨厌我。我害怕我考不上高中,那时候我就成了乞丐,一无所有。我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都会遇到随班就读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怎么样使他们享受体育课的快乐?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远离自卑,成为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体异学生是身体有不同残疾和缺陷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体异学生同样具有接受体育教学的要求。虽然他们身体异常和病、弱,但他们有着健全的大脑和常人一样的思维,有着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过程中,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残疾学生学习积极蛙、学习效果、身体健康状况等,因此,体育教学时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残疾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民族地区高校残疾学生开设特殊体育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民族地区高校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影响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客观因素,且对残疾学生实施体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自卑、厌学等现状,以"阳光教育论"为指导思想,从教育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提升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其目的旨在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与体能及心理健康,给他们一个舞台,在高等院校中找回自信,享受体育带来的身心愉悦,充分发展他们的特长,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自身因素和经济因素为次要因素,学校因素为主要因素;提出了拓宽高校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经费来源,为残疾学生提供专门的锻炼器材;为残疾学生培养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建立残疾学生体育协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