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 2.5 )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通过实施"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B类先导专项,通过实验模拟、外场观测以及模式模拟等研究对大气灰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大气污染由多种排放复合而成,表现为排放源多样,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不同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灰霾形成特点,现阶段治理的基本思路应该在继续做好源头减排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冬半年重污染问题,在管控措施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峻,"霾"这个原本陌生的字眼已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为广大民众所熟识。仿佛从我们对它有所了解开始,"雾霾"就一直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而密不可分。但事实上,尽管雾与霾样子相仿又总是相伴而生,但它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因此科学家们秉承严谨的态度,使用"灰霾"这一气象学上等同于"霾"的词语,而非容易混淆视听的"雾霾"。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灰霾、了解灰霾。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态势日趋严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我国约30%的国土面积、近5亿人口正遭受大气复合污染的危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成渝等地区以细粒子为主要特征的大气灰霾污染尤其严重。各级政府多年来为此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专项启动时,一次污染物如PM10和SO2等浓度开始下降;但二次污染物如PM2.5和O3浓度并未明显降低。专项立项前,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很多,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布局,研究存在不全面、不系统和“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全面认识我国灰霾污染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因此,开展系统的灰霾追因及控制研究是科学治理灰霾污染的迫切需要。中科院按照组织落实“创新2020”及院“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2010年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立项论证工作。经过20余次研讨和论证,专项于2012年10月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5.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科院组织实施了"京津冀区域灰霾综合外场实验",综合运用地面观测、激光雷达探空、车载走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预报等多种手段,对APEC前后京津冀地区的历次灰霾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观测和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区域输送变化以及二次气溶胶所占比例,对APEC期间应急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留住"APEC蓝"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84-84
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科院开展"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测方法与技术研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测,建设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2015年近15年期间的我国华北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现象的灰霾日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地面气象要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之后灰霾日数不断增加,50%出现在12月~2月期间(冬季),一般霾天气会持续3天左右,长则5天~7天。从季节角度分析,灰霾天气最严重的季节为冬季,夏季状况最轻。北京特有的地形和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形成了此处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219-227
<正>1 灰霾污染物来源及其变化《院刊》:您的研究组多年来一直进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包括承担"863"和"973"相关项目,对大气灰霾研究积累深厚,公众熟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蓝"、2014年北京"APEC蓝"的工作您都有参与,此间还多次通过《院刊》展示研究结果、提出治理政策建议。2016年底与2017年初,我国京津冀地区再次遭遇严重的灰霾污染,而科学认识大气污染物来源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您的源解析相关研究,此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提出了京津冀地区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左右的目标。"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相继出台了对应的行动计划,分别从"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污染"等方面部署了防治措施。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团队从观测和模拟的角度对该区域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开展了评估,以期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2014年SO2和NO2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20%,PM2.5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10%;其中河北SO2、NO2和PM2.5的下降幅度最显著。上述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比夏季降低更显著。与2013年冬季相比,京津冀2014年冬季PM2.5中硫酸盐的比例略有下降,硝酸盐的比例略有增加。模式模拟表明,2013年和2014年该区域气象场无明显变化,由于控制措施的实施导致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变化,进而导致2014年冬季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但对夏季PM2.5浓度无有利影响,并存在臭氧污染的潜在风险,与观测结果吻合。在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控制重点应向河北倾斜。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逐小时的能见度和PM2.5及PM10自动观测资料,选取4种不同的灰霾污染日计算方案,对2014-2016年浙江省的灰霾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能见度、PM2.5和PM10浓度及两者比值以及持续时间的4种计算方案都较好的反映出浙江省灰霾污染的分布形态,与同期观测霾日数和PM2.5污染日数的相似系数都超过0.95,计算效果较为理想;各方案计算灰霾污染日数的排序为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各方案计算的灰霾日数普遍明显少于观测霾日数,方案1~方案3计算灰霾日数较PM2.5污染日数大都偏多,方案4计算灰霾日数与PM2.5污染日数相当,基于灰霾污染日是对视觉空气质量好坏的反映,灰霾污染日应大都是PM2.5污染日,且PM2.5污染日也应大都为灰霾污染日,方案4计算效果最为理想.浙江省灰霾日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浙北平原地区和金衢盆地,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浙南丘陵山地和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呈现出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和沿海少的分布特征.从灰霾的日变化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正弦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8时前后,谷值出现在15时左右.灰霾的年内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过渡的特征.2014-2016年大部分站灰霾日数逐年减少,减幅普遍在30%以上,以温州站减幅最大,达70%,折射出近几年浙江省减排措施取得的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未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力量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近几年中科院与地方共建的研究单元、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园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未来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共建三大创新圈、创新驿站和产学研论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污染研究是我国控制水体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治理修复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水污染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保护、饮用水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中科院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足于新时期科技平台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平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为例,讨论了近年来的研究所科技平台建设进展,提出了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新时期、新形势下科技平台创新发展方向,为相关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服务网络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突破"自有-自产-自销"的封闭式研发传统,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转移转化平台,满足国家高速发展对科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解决中科院知识产权认识与管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的问题,文章提出知识产权在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行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鼓励知识产权在转移转化过程中实现价值,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表明,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放性是实现国际化的前提,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国际化就是把国际性融入到本土,把本土性拓展成国际,两者互为转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体。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以国际化理念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改革,率先推进中国特色国际化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国际化就是要把国际化的过程和内涵及其目标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技和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梦、科技梦、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中科院具有科研机构、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率先推进中国特色国际化发展将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科院时提出的"四个率先"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