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茅家琦先生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与近代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传承、弘扬茅先生的治学理念、方法和风格;学习其高尚的人文关怀品格和科学精神。与会学者们认为:茅家琦先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以太平天国史研究为代表的传统领域中不断作出新成就;二是开辟了区域城市近代化研究等新领域;三是独具慧眼地把当代台湾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从而开创了当代大陆的台湾研究学。茅家琦先生的治学成就深刻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和品格:致力于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史家、古典诗论家陆侃如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治学风格和方法对当今治学者有很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治学方面对陆侃如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启迪后来。  相似文献   

4.
以自己的理解阐释李何林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学术道路。李何林先生一生所走的不是学院派教授和学者的治学道路 ,而是坚守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立场的“人”的道路。鲁迅是他的灵魂 ,他的思想 ,他的毕生追求。在此基础上 ,他选择了鲁迅及其作品 ,并且不论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 ,都坚守并维护着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成为一个特殊意义上的鲁迅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5.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俊鸣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依据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将其语文教学思想概括为“为了使学生更聪明”,强调语文教学要坚守应有之“道”。“使学生更聪明”,教师就需要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智慧。从学术坐标、学术具体内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综述王俊鸣先生在阅读教学领域的学术贡献,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与现代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追溯中国古代师德观,回归“以人为中心”的主流取向,涵盖知识、能力、道德、精神等四个方面。新时代教师教育既要坚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知行合一”“务实宽厚”等古代师德观的本真意涵,也要融入时代特征,秉持“求新求精”“为真求是”“扬善求美”“笃学尚行”等现代理念,实现“再生性创造”。明确师德建设的“三个转向”,以优质文化推动教师道德建设,架起从古代到现代的师德之桥。  相似文献   

8.
萧宗六先生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泰斗之一。他在学术上的诸多建树对教育管理研究乃至教育决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的治学之道》系列文章,是萧老对几十年“怎么做学问”的体会的总结。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较之治校之法,治学之道更有普遍意义;较之学术理论,治学之道更有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授治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授治学"旨在促进学术自由,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在高校治理结构中,以"教授治学"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应居于主导地位,是"教授治学"而非"教授治校",并要以学生为本位。应通过重塑大学精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拓展"教授治学"外延,来实现"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0.
回顾王树民先生求学读书的过程,青年工作频繁变更的遭遇,中年历经运动的磨难,晚年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人生历程。论述先生坚守“胸怀全局,行守本位”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古代史、史学史和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史学理论等方面博大精深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焰,在战史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严谨治学,精心培育战史人才,始终坚守史学研究领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王树民先生既能潜心读书,又好作深沉之思,坚守“胸怀全局,行守本位”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推出了以《中国史学史纲要》为代表的成果后,继续深入进行史学史研究,成果别具特色,自成一家。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泰州儒学虽然充满了创薪精神,但他们始终坚守儒学底线,崇尚圣人之道,推崇儒家经典,儒家的经世哲学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并坚持进行圣学教育.泰州儒学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仁”“礼”“中”等思想,他们不管是为官还是平民,“儒”气都很重.他们治学虽然兼收并畜,但仍以儒家学说为主.泰州儒学把孝悌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持了传统儒学的孝悌本色,孝亲情结很重,但他们并不盲孝.所以泰州儒学既坚守了儒学阵地,也在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莫砺锋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他传承了“程门”学术传统,治学态度严谨,文献与理论并重。莫砺锋教授在唐宋文学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当代学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独辟蹊径,成果颇丰,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同时,莫教授心系大众,借助各种平台传播古典文学,使之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也是当下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是中国诗学现代转化的开拓者。他的治学方法的思想基础受西学(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很大影响。他主张“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所以他才能真正从纯精神的高度观照中西文化的异同并将现代西学观念有机地融入中国学术领域。“诗界革命”的口号虽早已提出,只有在王国维的学术实践中才得以完成或结出硕果。王国维创立现代诗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为传统诗学增添了若干新颖的概念和范畴,也不仅在于首用西方理论评论中国文学、而在于重新规范了传统诗学范型,将它导入通向世界学术系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胡适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主要在其治学方法上开一代之风气。五四以后,他用一套新的方法来整理国故,以实现他“打鬼”的文化韬略。这套时人称之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民国时期学术及思想界影响都很大,余英时先生称其为范式性的变革,认为以此取代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玄学模式①。对于其治学方法的研究,或褒或贬已不在少,由于认识方法的不当,人云亦云,结果不能正确地分析胡适的治学方法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总结胡适的治学方法总是遵循两条错误的线路,一个是以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等同于治学方法,称之为“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或“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相似文献   

18.
宁可先生学术兴趣广泛。自1946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至今,60多年来他曾涉猎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天文学史等学术领域。仅就史学而言,也曾在史学理论、中国古代经济史、敦煌学和隋唐五代史等学术领域推出过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限于学力,本文仅就先生在敦煌学方面的贡献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柴德赓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在评论乾嘉考史三大家王鸣盛、钱大昕、赵翼时。柴德赓既充分肯定其纪传体史书研究的成绩,也论其不足,并着重比较了王鸣盛与钱大昕治学途径与学术功力之不同。反映出柴德赓实事求是、视野开阔的学术风格。章学诚治学独树一帜,柴德赓对此作了深刻总结,同时也指出其思想上的局限,这种评价客观而全面。柴德赓对其他清代学者也有深入研究.反映出柴德赓精深的治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 ,兴盛于宋、明 ,普及于清代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 ,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古代书院大师们治学态度、治学目标及治学方法的追溯 ,展示了他们良好的读书治学精神 ,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对当今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