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Z1):88-89
正时间:战国时期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第一幕【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赵王:(着急)这可怎么办啊!大臣:大王,听说有位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如我们把他请来试试?赵王:(急忙招手)快,快,快把蔺相如请来!  相似文献   

2.
王洪宾 《现代语文》2008,(7):145-145
“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秦王欲用十五城交换赵王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出使,秦王坐在章台上召见相如,蔺相如将璧进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蔺相如看秦王没有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的意思,在略施小计拿到璧后指责秦王道:“……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相似文献   

3.
荆轲炸秦网     
咸阳,秦王宫殿。秦王赢政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右丞相李斯求见。赢政召李斯入见。李斯见了秦王弯腰一拜,高声祝贺赢政:“大王万岁,祝贺大王消灭了赵国。”赢政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却不露声色。他抬起手指着显示屏上的头条新闻“秦国百万雄师灭赵,王翦重兵布阵围燕”说:“李丞相,燕国献土的事怎么祥了?”  相似文献   

4.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13):88-89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 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 第一幕 [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  相似文献   

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这样的情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读到这里,有同学认为其中的“万岁”是指秦王。这是误解。其实,战国以前,人们喊“万岁”,仅是表示开心或祝贺的一种习惯用语。早在《诗经》中就有“万寿无疆”的诗句,是用于民间的祝颂之词,可看作是“万岁”的“远祖”。后来的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中提到  相似文献   

6.
将生命延长     
许多帝王题材的影片中,总能听见跪臣们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真的能活一万岁吗?我想,那只不过是君臣之间一种虚伪的封建礼仪罢了。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宋人曹商奉命出使秦国,得车数乘。到秦国后,不知怎么讨好了秦王,又赏他车百乘。曹商回来后就对庄子说:“像你这样住在穷闾陋巷。真让人难以忍受。一下子使万乘之君心动意悦。获得百乘以上赏赐,才是我的特长。”庄子听罢。立刻反唇相讥道:“秦王因病求医。能为他挤脓疮可得车一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将相和》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经典一课,其“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则成语故事流传千古,于是爱寻根求源的国人最关注的便是那“璧”的去处!“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听说赵国国王得到举世闻名的和氏璧,便骗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惧怕秦国的强大,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告奋勇愿带和氏璧去秦国,表示如果换不到城,一定把璧完整送回赵国。当秦王从蔺相如手中接过和氏…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谓的“秦王”,专指春秋战国时代之秦国国君,后世诸朝受封之“秦王”不在本文论议之列。  相似文献   

10.
只见昆虫王国的国王螳螂威严地坐在金殿上,它的太监总管大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启奏陛下,臣听说人类的大王齐庄公要来咱们这儿打猎。”一个老文官惊恐地说道。“他打他的猎,关寡人何事?”螳螂国王轻蔑地说。“陛下,他打猎要经过我国国土,可能会损坏我国的领土,而且听说他还要坐一辆叫做车的东西。”老文官仍惊恐地说道。“车?车是什么东西呀?我怎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英明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奏请废弃邪佞的人,唐太宗对他说:”我所任命的人.都认为是贤人,你知道邪佞的人是谁呢P”邪人回答说:“臣在民间,不能确切知道邪佞的人是谁。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够不畏惧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顺从陛下的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邪佞的人。”  相似文献   

12.
白高兴一场     
A 泡汤了的肯德基一天晚上,妈妈说:“宁宁,妈妈明天带你去杭州玩,去吃肯德基。”“妈妈万岁,万岁!耶!我明天可以大饱口福了!”我高兴得大叫起来! 我把第二天要吃的东西写了一张清单:汉堡两个,可乐一杯,鸡翅三对, 薯条一份,爆米花……我想像着第二  相似文献   

13.
“骏骋,快来!看我给你买回什么!”我一看,是只穿山甲,“它花了我200多元钱呢!”爸爸说,“两天后是你的生日,那天就吃穿山甲吧!”“爸爸万岁!”“这两大,穿山甲由你来养。”“好!”  相似文献   

14.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话:“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对“以戏弄臣”.《教参》上解释成“戏弄小臣”。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这里的“戏弄”绝不等同于今文中的戏弄,“臣”亦不是指蔺相如。因为,尽管秦王见相如于列观,传璧于美人,我们仍然看不出他有存心戏弄相如的成份;蔺相如之昕以取回和氏璧,并不是因为自己受了辱,遭到戏弄,而是看到秦王没有诚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选入了著名作家、学者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甲:“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柔婉的,畏葸和娇痴的,唱小旦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第5段)乙:“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第8段,即末段)这两段文字中两处相似的“三呼”“万岁”,却采用了不同的标点。由于对此的理解不同,引起了一些有心的师生的讨论。导致理解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神童”,战国时期秦国上卿甘罗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个。关于甘罗,民间的传说很多。在民间故事的讲述中,甘罗是这样成名的:甘罗的祖父是秦国的宰相,为人正直,奸佞之人想要坑害他,便向秦王进谗言,说甘宰相能找到公鸡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令宰相进献公鸡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封建时代的一种人事行政制度,政府官员终养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千古传诵,感人至深的李密《陈情表》云:“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晋武帝览之后,赞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批准了他的请求(见《晋书·李密传》)。清人赵翼认为,“亲老归养之例,盖即晋时所定。”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候,秦国势力最大,常常到其他国家去"捡便宜". 嘿!这不,赵王不知从哪儿得来一个无价之宝--和氏壁.赵王得意洋洋地坐在宝座上喃喃自语:"嘻嘻嘻……哈哈哈……这个宝到了我手里.谁也休想从我这儿夺走.哈哈哈……不对,秦王这个老贼说不定又要来抢我的东西,得保密,嗯!"  相似文献   

20.
问:我们常常看见这样写的标语:“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为什么在“毛主席万岁”之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感叹号? 答:逗号(,)是表示语句中间停顿的一种点号,感叹号(!)是表示感叹句句末停顿的一种点号。 我们平时欢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通常使用这么几种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