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武汉1+8城市圈(简称为武汉城市圈),由中心城市武汉和周边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中小城市所组成。这些周边城市除潜江稍远一点之外,其它城市到武汉的距离都在100km以内,从武汉城区中心出发的7条快速通道不久即将竣工,届时从武汉到周边8城市一般只需要1小时。  相似文献   

2.
拥有3000余万人口的“武汉城市圈”,教育资源极为丰富。2005年,“武汉城市圈”教育合作正式启动,武汉市与黄石、天门、鄂州、孝感、仙桃、潜江、黄冈、咸宁等周边其他八座城市签订协议,开展教育管理、职业教育等10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战略联盟合作与发展论坛第2届年会于2013年5月3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来自武汉、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神农架、恩施、潜江、江汉油田等市(州、林区)教育装备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汉云主持,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何顺平致欢迎辞,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培军到会并作讲话,江汉油田教育集团电教馆馆长方长庚报告了《联盟机器人竞赛》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人教育》1997,(9):30-30
汉川县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汉江横穿全境,紧邻武汉、孝感、仙桃、天门等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地肥水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我县成人教育工作不断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县继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扫除文盲先进县”之后,又一次掀起扫盲高潮。几年间,全县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5924人,巩固提高脱盲学员9024人。1994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验收,非盲率达98.96%.成为全省首批“基本无盲县”。1996年9月,又荣获由国家教委和国家财政部联合颁发的“中华扫盲奖”,成为全省获此大奖的四县市之一。扫盲任务基本完成之…  相似文献   

5.
(一)部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单位:人学校代码学校名称小云}武汉黄石{‘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夕、月荆州随州仙桃天门潜涨黄冈孝感咸J-林区思施全省合计刀刀)5另5180212451332189312207邓73259941838544310肠8381 109162888145030()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8oo600101O102020l010101O1O1020l0l03030()9东风汽车公司汽车工业学校4oo丈0103ool0l0101010l0王01030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设卫校3oo150l06l08I0l066668l0l0104又0203012湖北航天工业学校500202020207O40202O拍10生O!020正2020l03040()3湖北省医药学校450390555l052552225524004湖…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8月24-26日,来自黄石、十堰、恩施州、荆门、荆州、孝感、天门、神农架等8个市州的205名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了由淘师湾教师研修网承办,《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协办的"高中教师混合式培训"第一期培训班。高中教师混合式培训系"湖北省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子项目。该项目结合信息时代特点,通过集中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这种混合式培训,为普通高中教师建设了"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满足  相似文献   

7.
对照三江源"中华水塔"概念,包孕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流域堪称"国家中央水库".通过系统梳理汉江水资源对华中、中原、华北、西北用水安全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汉江水资源"一水五用"战略地位;并结合汉江流域实际情况,就如何涵养水资源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襄樊学院学报》2014,(3):F0003-F0003
工商管理学科2011年底被湖北文理学院确立为首批校极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现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学科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为导向,本着面向实践、服务地方的建设理念,逐步形成了“立足襄阳,面向汉江流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工商管理学科2011年底被湖北文理学院确立为首批校极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现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学科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为导向,本着面向实践、服务地方的建设理念,逐步形成了"立足襄阳,面向汉江流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研究区域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能为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从县、地级市、流域三个尺度定量评价了汉江流域湖北段的土地资源现实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汉江流域湖北段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地域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反映出土地资源、粮食、人口的耦合关系,为湖北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船舶方向盘"平面图形构建武汉城市圈五环高速公路路径迫在眉捷,因为武汉城市圈在武汉市区现在已有两个环圈形高速公路已投入运营,所以借此设计武汉城市圈第三环、第四环和第五环高速公路形成五个包围圈,根据会计文化"强本节用"的原则,依据"船舶方向盘"构造原理,将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和孝感市四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三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将黄石市和仙桃市两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四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将潜江市和天门市两个卫星城市设计在第五环高速公路环圈上,形成以武汉市为半径的经济圈与经济带。  相似文献   

12.
全面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汉江中下游的生态补偿是南水北调工程补偿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生态补偿量的确定与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汉江中下游襄阳市为补偿客体,运用机会成本和等标负荷量法,预测2020年汉江襄阳段因过境水量减少和水环境容量减少给襄阳市带来的损失,结果显示:过境水量减少使襄阳市各产业发展权受限,襄阳市应获得补偿金7.43亿元;水环境容量减少对襄阳市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为2.39亿元.并基于此,分别以各受水区的受水量比例与最大支付能力两种方法来分配生态补偿量,对生态补偿分配方案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水流域是全国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三分鼎立,规划于隆中;三国肇基,得力于夏口;三国终结,策动于襄阳;三国文化,汉水为重。三国文化是汉水流域传统资源的优势文化。培育汉水流域三国文化带必须立足襄阳,打造三国文化展示和传播基地;走出汉水,建设湖北三国文化圈;放眼未来,让三国文化传之后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襄阳的得名有因襄山而名说和因襄水而名说。襄阳的南、西有山,却不见北部有山,主襄山说难以成立。襄水说又分汉水说和襄水说。而考古所见,在今襄阳城南的山上直至汉水边,西周以后的遗迹基本连成片,几乎没有中断,可见襄阳因汉水得名同样不成立;襄水就是今天的南渠,又称襄渠,它正好位于襄阳城的南面,从水、城的相对位置和文献记载看,襄水是襄阳城得名的依据。考古发现证实,今襄阳城区域战国时期确实有人类生活的迹象。襄阳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襄阳建城的基础。西汉前期襄阳城以县级治所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东晋以后襄阳城基本定型,并与现有城区基本重合。襄阳城经历由居民点,到军事据点和堡垒,到县、郡级治所,到大州首府,再到一般地级行政区划首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鄂西北襄阳、十堰、丹江口9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与效益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各校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学校超常规发展带来的资金短缺,场馆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训练和校园体育活动的需要,管理者思想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场馆设计、布局、建设、养护和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提出了拓宽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渠道,提高场馆设计科技含量,合理选址,完善场馆配备目录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襄阳文化。研究认为,襄阳文化的未来定位为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走文化多元发展之路,最终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围绕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襄阳地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探讨,为实现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两型社会"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以"两型社会"建设现状为被解释变量,以材料利用、土地利用、经济结构、环境治理、能源结构、人口状况等为解释变量,利用长沙、株洲、湘潭、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江门等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内各城市的统计数据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孺子歌》是先秦时的歌谣,从先秦吟诵至今,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首歌谣倡导了为人处世的正确理念,彰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因此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认同、喜爱和推崇。据《禹贡》等大量书籍引证,沧浪之水即在今湖北十堰市境内的一段汉水。沧浪之水对郧阳的民风民俗有着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汉江流域为例,盘点了跨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思路.讨论指出,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重点是加强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协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及公共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