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笔者把一道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简述如下: 原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在 离A城3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又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在四年二期数学基础训练里有这样一道题: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在离A城32千米处相遇。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度原路返回,又在离A城44千米处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据初步调查,乡、村小学教师中能用方程、比例和中学知识解题的约占1/3,能用算术式解出来的约占1/4,而一时解不出来,甚至错解的大有人在,还有的教师则以“此题出错了”或“超越教材”等为借口而了之。果真是这道题出错了,或超越教材超得连我们教师都解答不出来吗?其实不然。下面介绍此题的五种解法,供老师们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资阳市1999年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在甲城,一列慢车在乙城,两车同时相对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车相距92千米时,快车行了全程的80%,慢车行了全程的60%,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我在试卷评阅和试卷分析中发现,60%的学生对此题无法下笔,20%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因此,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避免让学生记类型、套类型解答应用题。评卷中发现,此题解答有如下套类型解答错误:错误解法之一:列式为92÷(80%+60%),究其原因是学生将“92千…  相似文献   

4.
某些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条件比较隐蔽,很难找到解题方法。如果我们用作图法(用画线段或其它图形的方法)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的显示出来,就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点55千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本题缺少直接条件(时间和速度),为了解答这道题,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题意。这样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列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A、B的路程,其中甲列车走了75千米。…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应用题中,有一种类型的题比较费解,无规律可寻,有很多同学往往会败倒在这类题下。这就是——“隐蔽条件”应用题。解此类应用题,没有一定规律,但必须先找出隐蔽条件,再利用这些条件列式解答。下面仅列举三例,并做分析解答,或许对读者有益。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6.
我市小学毕业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9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甲车行驶7小时达到西城,这时乙车离东城还有130公里。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公里?这道题目取材于实际生活,结构灵巧,不为小学生常见。解答时,只要学生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能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实为一道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好试题。然而,从考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甲、乙两人分别从一座桥的A、B两端同时相向而行,在距A端30(1/3)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甲、乙两人继续前行,分别到达B、A两端后返回,在距B端20米处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 这是石家庄市1992年小学毕业数学试题。一些教师认为该题不适合小学毕业生做,实际上这题有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简捷解法。  相似文献   

8.
画图助解题     
<正>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2千米,两车出发后在距离中点16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相遇问题。题中有两车行驶的速度,就是缺少相遇的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解答行程问题的“法宝”——线段图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数学》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道思考题是: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全国“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趣题:“小明和小英各自在公路上往返于甲乙两地,即到达一地便立即折回向另一地不停地运动,设开始时他们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若在距甲地3千米处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在距乙地2千米处,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本题不偏不怪不超纲,是常见的多次相遇问题。但来自境外的菲律宾、台湾、澳门和境内的各地市共600余名少年数学精英,对本题只想到一种情况,给出一个答案,漏掉了另两种情况。这道题完整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可画图分两种情况,得出3个答案:情况1…  相似文献   

11.
奥特曼接受了一项最新的任务,把一名叫“数学博士”的怪兽擒住。令人想不到的是“数学博士”承诺:只要奥特曼做出一道数学题,它就乖乖地跟奥特曼走。题目是这样的: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辆汽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数学博士”一出完题,就得意洋洋,因为这道题不知被多少个聪明的人看过、做过,但是都没有做出来。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奥特曼呢?而奥特曼在一旁也暗自高兴,因为这道题正是他训练时做过的一道题。很快,奥特曼说:“我做出来了,因为两车在距中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一九九二年五月举行的“第九届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中,有如下一道15分的应用题: 甲、乙两人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距B地5千米处相遇,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时立即返回,又A地1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此题作为初一和初二参赛学生的必作题,以其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且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体现《数学竞赛大纲》的精神而不失为一道好题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给出了与“参考解答”同一思考方式,即在设直接未知数后,还创设了“设而不求”的辅助未知数帮助方程的建立(这正是命题者目的所在),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此题有无简捷的解法呢?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抓住问题中的“不变  相似文献   

13.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抓住“相对路程” ,然后顺藤摸瓜 ,由此及彼地进行一番引申和比较 ,往往能够从中觅出巧妙的解题途径来。下面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 1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在离B地 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 ,各自到达B、A两地后立即折回 ,在离A地 6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A、B两地间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先依题意画一个线段示意图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第二次相遇时 ,两车一共行了A、B两地间的三个全程。因为第一次相遇时 ,也就是两车共同行完A、B两地间的第一个全程时 ,货车行了80千米 ,…  相似文献   

14.
二次相遇     
<正>【问题1】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往返于甲、乙两地。两人第一次在距离甲地4千米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离甲地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属于多次相遇的行程问题,解答时可以通过画图观察,把复杂的过程变直观,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92年第7期第32页,《疑难应用题一题多解教学例谈》一文立意很好。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解法给出了下题的解答过程: “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东西两站出发对开,在相距中点6千米处相遇。已知乙车速度是甲车速度的(5/6),求两站相距多少千米?”拜读后深受启发,但仔细琢磨题中的数量关系及所设有关单位“1”的含义,又觉得在算术方法1、3两种解答中似有一点疏忽。今不妨将其方法1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确找出量率的对应关系是解答这些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四种方法 ,寻找分数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判断找对应例 1 甲、乙两辆汽车 ,同时从A、B两城相向而行 ,2小时相遇。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比乙车多行了 4 0千米。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由“相遇时 ,甲车行了全程的 35 ”可知 ,乙车行了全程的 25 ,比甲车少行了全程的 15 ,而这 15 正好是 4 0千米 ,因此 ,4 0千米与全程的 15 相对应。例 2 瓶内原来盐占水的 11 1 ,加进 1 5克盐后 ,盐占盐水的 19。瓶内原来有盐水多少千克 ?…  相似文献   

17.
一节数学课上,师生共同分析试卷。最后一道应用题的错误率竟高达62%,题目是这样的:东西两城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都从东城开往西城,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如果两车同时到达西城,那么乙车比甲车早多少小时开出? 教师问:从东城开往西城,甲、乙两车分别需要多少小时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一类两次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如果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思考,即使花很长的时间,也很难解答出来。如果转换角度,跳出相遇问题数量关系的圈子,就可变难为易,很快获解。请看下面几例。例1小冬从甲地向乙地走,小青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立刻返回,行走过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4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图如下:40米15米小冬甲乙小青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由上图可知,当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小冬与小青共行了一个全程…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课外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A点80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B点600千米处。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看了题目后,有的学生拿出笔来,写写算算;有的学生想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时间学生讨论起来,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两车的速度,若给个时间也许能求出来。”其他学生跟着附和起来。我说:“画个线段图试试!线段图是解题的好帮手,也许能求出来。”不一会儿,学生将线段图画好了,可是算来算去,还是求不出结果。有的学生开始东张西望;有的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上,我们正在讨论一道思考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7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A、B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数学课代表自告奋勇地想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学们分享。于是,按照惯例我把他请上讲台,我呢?当然也就“退居二线”,洗耳恭听了。课代表一上讲台,便拿起粉笔,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课代表:首先请大家看线段图:从这图中我发现,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2个3千米,也就是6千米。从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