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三国果报故事首见于《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复见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明代《喻世明言》,由只字片言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话本小说《三国因》,呈现出系统的嬗变轨迹。在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文人性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议论性、准确性和个性化。三国果报故事一直被因袭,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蕴藏商业潜能的题材,符合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满足编创者娱乐与劝惩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4.
活动说明学生小学学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初高中将要学习《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群英会蒋干中计》《杨修之死》和杜牧的《赤壁》诗等,涉及三国的文学作品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许多京剧剧目也取材于三国,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如成语、歇后语、俗语也出自三国故事可见《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使用的是语文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95回“武侯弹琴退仲达”。教完本课后,学…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夜读《三国》,听一阵钟声响,笔者猛然记起2002年乃农历壬午年,生肖马,不禁灵机一动,用这三国故事化做一束“马”谜,以博诸君一乐。1.说《三国》中的马,不能不说那著名的赤兔马。且看第一谜:“赤兔殉主”,打《三国》一人名。话说第七十七回,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数日不食草而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设想:1.培养中学生文学欣赏的素养。包括了解三国故事;学习三国知识;欣赏品味《三国]义》的文学语言;2.提倡探究与合作精神。包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才能;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大胆创新与勇于实践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人物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名称:走进三国话千古英雄时间范围:2005年6月20日——9月15日参加人员:初三两个教学班学生,一个语文教师。活动内容:阅读《三国]义》,整体了解三国故事;整理与三国有关的人物和事迹;积累与三国人物有关的诗词、文章、成语、歇后语等;收集三国故事的多项表]形式;合作]出,再现三…  相似文献   

7.
唐代释家经疏中的三国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唐代佛教经疏和魏晋南北朝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人物故事的异同,由此要以看出三国故事在历史上的流播和演变,并进而分析了佛家经疏例引故事的成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国群雄”雪晴不久前,荧屏上的三国鏖战正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眼前,将一个妇孺皆知的老故事演绎得如此生动、新鲜。一时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火”遍了北京城。12月12日,应首都师范大学之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制片任大惠...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但少读《三国》好像没有什么歧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才子书之首"。该书以忠义谋略取胜,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容易吸引青少年阅读。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和人物早就妇孺皆知,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年版。 教师:1.三国知识卡。(作为对学生的奖励) 2.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配有电视画面)。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这学期,在同学们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国演义》作为专题阅读的内容。同学们阅读的速度很快,兴致也很高。今天,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三国演义》主题曲走进“三国城”。(播放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走进“三国城” 1.进三国城门, 讲三国故事。 (课件出示:城门画面) 师:来到“三国城”门口,只见城门紧锁,门上有一张告示:讲一个三国故事,方可…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熟知三国故事,通过阅读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的语言营养。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结合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学习,学会把文本语言改编成剧本,学会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3.通过演绎经典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孙理 《河北教育》2003,(12):23-24
升入高年级后,有许多同学捧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描写古代英雄人物的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有些男同学,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三国人物、水浒108将却了如指掌,讲起来有声有色;有的同学为了收集这些人物的卡片,更是绞尽脑汁。如何把学生这一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呢?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正好有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讲的是三国重要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利用天气巧借曹操十万支箭的故事。网络中有关三国的信息相当丰富,有介绍《三国演义》全书的,有三国时的诗词,有三国群英谱,还有点评文章。于是我设计了《草船借箭》的拓展阅读——阅读“三国人物”。 一、广泛阅读  相似文献   

13.
新拍大型电视剧《三国》最近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的热播,让三国故事重新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三国故事和关于三国故事的表演由来已久,至宋元时期已传播广泛。讲史之“说三分”与杂剧之三国戏为三国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二种艺术形态,二者同生共长,关系密切。元杂剧之三国戏所演故事基本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戏多截取平话中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平话的全知叙事方式、人物性格形象、超越史传的艺术思维、以及尊崇刘备集团的叙事倾向等,都对三国戏的演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只占区区九十多年。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当然要归功于小说《三国演义》。不过,为一般人所接受的这段“历史”中有多少真真假假,甚至子虚乌有?却是难于一言道尽。故聊侃三国之真假,于治学读史者,当不无小补。“桃园结义”的来龙去脉“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开篇的重头戏,但史书里却根本没有相关的记载,只是在后人评话“说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8,(3):46-47
《魔法三国》是周锐继《幽默三国》等作品后推出的新作。在这个系列中,周锐将其童话古为今用,想象超凡,智慧幽默等特点发挥到了一种极致。这些围绕着《三国演义》中人们熟知的人物发生的故事不仅充满了新奇感,怪诞感和滑稽感,更具有一种和时代紧密相连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8,(4):46-47
《魔法三国》是周锐继《幽默三国》等作品后推出的新作。在这个系列,周锐将其童话古为今用、想象超凡,智慧幽默等特点发挥到了一种极致。这些围绕着《三国演义》中人们熟知的人物发生的故事不仅充满了新奇感,怪诞感和滑稽感,更具有一种和时代紧密相连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几篇三国故事。学生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很自然地想起了已经学过的《赤壁之战》,回忆起了看过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以一个个兴趣盎然,谈兴十足,课堂一时很难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