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芳 《档案管理》2022,(1):97-99
元代急递铺是专门传递档案文书的机构.2002年发现的元后期法典《至正条格》为进一步研究急递铺提供了新的史料.元政府针对档案文书递送出现的稽迟、损坏、沉匿等问题,因时因事立法,保证急递铺的人员和设施完备,规范递送行为,对违反法律者予以处罚,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2.
《至正条格》是新发现的元朝的第3部法典,其中条格部分第33、第34两卷是题为狱官的条格汇编,保留了大量的研究元代刑狱制度的新史料。通过这些条格,可以对元代的刑狱制度有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如元朝重视死刑审判、刑罚总体较轻、司法中存在明显的蒙古因素和民族歧视现象、人道主义精神多有体现、刑狱审判过程中相关机构职责不明、司法腐败非常严重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档案文献的编纂过程中,有关政典法令的汇编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的《唐律疏仪》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法律文集,《唐六典》也收入了许多唐代诏令。宋朝法典档案文献的编纂主要有《宋刑统》、"编敕"、"条法事类"。《元典章》、《通制条格》是元朝政府的档案文献和案例的汇编。《明会典》是根  相似文献   

4.
元代科考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乡、会试第二场有古赋一项,是汉人、南人的考试科目。仁宗延祐二年到顺帝至正十一年各科的会试赋题皆已确定,至正十四年会试赋题目前普遍认为是《铜柱赋》,而《铜柱赋》实乃至正十年湖广乡试赋题,《九章赋》才是至正十四年会试赋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考证《九章赋》的作者徐恢是至正十四年进士,而非泰定元年进士。  相似文献   

5.
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编订"六经"至今已有约2500年,浩如烟海的档案文献构成我国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典作为我国古代法律文献的总称,含意丰富,内容广泛,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对历代法典编纂活动和编纂成果的研究,是我国档案文献史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丰富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古戏台的创建年代对其价值的判断有重要影响。山西翼城四圣宫元代舞楼的断代一直未能精准判定。本文基于文献考证,辅以纪年法的规律分析,最终得出该舞楼精确的创建时间。研究表明,该舞楼东北角角柱柱础石铭文中的"石鼎"为石匠之笔误,应为"石碇",其意为柱础石,此铭文中的纪年是舞台断代之关键依据;铭文中"至正十一年(1351),岁次辛卯孟秋中旬七日"兼用了年号、干支纪年法,可说明舞楼创建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年)农历七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7.
针对"档案"一词出自杨宾的<柳边纪略>,"档案"与"档子"的关系,"档案"来源于元代、宋代、甚至北魏说等方面,就我国"档案"词源26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对金律《泰和律》忍无可忍,到元英宗在位短短四年就编撰出《大元通制》,元代长达50多年的统一法典酝酿及编纂过程,也是蒙古人对中原封建法典的学习和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1991年,南京市高淳区在下坝胥溪河的水利建设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器物中有30余件具有南宋时代特征的金银铤、金饰件及少量典型的元代瓷器。所出土的金银铤皆有戳记铭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5类:表示成色、表示重量、表示地域、表示工匠名或金银铺号、表示用途。其中注明"建康"、"宜兴"等字样的金银铤表明金银铺已开设到京城以外,"出门税"类字样则表明金银已进入宋代国家税收、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金银铤的发现地下坝,推考与胥溪河沿岸著名商业贸易之地银林有关。宋、元两代,银林为过往商旅必经之地,来往船舶停靠,所载货物须盘坝过河,遂成集市,并在此设置银林市以加强管理。下坝窖藏的形成,可能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或至正十五年(1355年)当地发生的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崔学森 《历史档案》2019,(2):104-1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题名为"呈为酌拟大清帝国宪法法典呈递摄政王等以期采纳事"的档案应为学界争讼不断的"乙全本"(即"一档宪草""清政府拟订宪法草稿")进呈时的呈文。据此可知"乙全本"名称为"大清帝国宪法法典"。该法典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私拟宪法方案之一,开中国私拟宪法之先河,耗时三年起草,于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后进呈清廷,供编订宪法时参考。法典深受明治宪法和普鲁士宪法的影响,堪称二者之合璧,是一部典型的二元君主制宪法方案,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上讲,宋人将归中央所有的档案进行了皇家档案和国家档案两大部类的简单区分,这符合古代中国家天下的政治属性。这种区分表现在三个方面:档案的收集、档案的编纂及档案库房建设和具体保管。在宋代形成了皇家档案和国家档案两大档案体系,并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科技档案具有两种不同的面貌,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不但类型多样、连续性强、内容丰富,而且在两宋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受到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整理和保存。但与此同时,宋代科技档案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摆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窠臼,宋代对于科技的社会评估和科技档案的内容选择依旧从属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实用标准之下。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科技档案在宋代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力图寻求这些特质背后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秩序和传统文化理念与科学技术和科技档案发展的内在逻辑,试图揭示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为何在十一、十二世纪到达顶峰之后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逐步展开对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工作,学界对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文章将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完善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档案作为开发游戏的素材,寻找信息时代档案利用的新方式。《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款创意互动解密游戏,其中清代档案是该游戏的重要素材来源,本文将以此为例,分析档案作为游戏素材的可行性、优势、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档案作为游戏开发素材,有利于挖掘档案价值,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作为研究的依据,深入剖析其中盛京内务府档案房与其他部门的往来公文及存查档,进一步分析清代地方档案馆的工作内容。通过梳理档案可以发现,档案房的具体职责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抄写、保管、汇总、印务及移交等文档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郑慧 《档案学通讯》2012,(2):99-102
元代的档案文献辨伪,既有辨伪《古文尚书》、宋濂的《诸子辨》、辨伪《易.先天图》等实践,也总结出从授受源流、文章风格、重复词句等方面进行辨伪的方法,在中国档案文献辨伪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三十多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宋代架阁库及其相应的法规设置的研究趋势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此问题在我国档案学界研究情况,在分析研究内容结构的同时,指出今后我国在宋代架阁库问题以及档案史学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玉海》是南宋文献学家王应麟为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而编纂的大型类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自问世以来,刻印不绝,出现了各种版本,其中元后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刊本最早,为各版本之源头;清光绪九年(1883)浙江书局刊本,是现存校勘较好的版本。目前通行的本子有1987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的浙江书局本和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类书丛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