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提出,"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并指出,贯彻以人为本,建立"两个体系",是  相似文献   

3.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1994年《大编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趋向和新出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大编研"的概念,指出:"档案编研的主体和客体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不断更新,影响不断增强。这一切可以概括为从‘小编研’向‘大编研’的转变。"十几年来,"大编研"作为各级档案部门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促进了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利用率和表现力的扩展和提升,打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地域和文化特色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自觉把‘走转改’常态化""在‘走转改’中开发记者的发现力""在‘走转改’中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三个角度,阐述了坚持"走转改"与提升新闻宣传吸引力和舆论引导力、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必然联系和现实意义。坚持"走转改"才能树立新闻队伍的新形象,展示新闻报道的新风貌,走出新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某报"奥运特刊"先后开设了"奥运观察""奥运之星""伦敦日记""漫步英伦""赛场风云""热点直击"等十多个专栏。这些专栏大都醒目、有特色。不过,有的专栏名称理解起来容易产生歧义,让人"不得要领",比如"‘尔’听八方""‘闲’看奥运"。"‘尔’听八方"显然是由"耳听八方"变化而来。"耳"变成"尔",读音虽相同,词义却怎么也说不通。查《现代汉语词典》,"尔"的基本字义为①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6.
查档"井喷",服务"暴增""那几天,来诸暨市档案馆档案查阅大厅的人,用‘人山人海’、‘井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去年5月到7月那段时间,市档案馆的查档人数日均超过了300人,最多的时候,甚至突破了400人……"事情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可在采访时,市档案局(馆)保管利用科科长宣静野依然难耐阵阵激动,因为在档案馆的查阅历史中,这样的"井喷",接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是有原因的。从2014年5月19日起,诸暨市"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同时启动的还有绍兴市试点的"无违建市"、"无违建镇、村"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2020,(1):20-21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为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与33个省区市及副省级市共同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累计参观人数达210余万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40多人。天津、上海、广东、河南、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市区一把手率党委.  相似文献   

8.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科技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之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构建电子商务系统为前提,从信息开发主体、客体两个角度构建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就"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环境下国家档案馆的共享化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以供探讨。一、国家档案馆共享化建设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所谓国家档案馆共享化建设,是指以"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永久保管和社会利  相似文献   

10.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2年的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提出"内容为王",其要点在于"从过去以技术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转变,从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向注重档案内容信息化转变,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建设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档案信息航站楼对于不熟悉档案馆藏结构的利用者来说,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无异于在庞大无比的信息"迷宫"中寻找出口。笔者由此联想到,可以把档案消息馆藏比  相似文献   

11.
档案即历史,人事档案就是个人历史记录的反映,它为用人单位考察个人提供参考,但如果不能合理管理与利用高校人事档案就会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别从思想认识和具体实践方面对沈阳事件中显现出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漏洞进行思考,其中思想认识上从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树立合作意识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打破监管意识淡薄的局面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具体实践上则从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法制法规、加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沟通、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及利用进行监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提出要与时俱进地适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影溪 《兰台世界》2020,(5):104-105,108
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发展情况,以人事管理改革为出发点,分析了人事档案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探讨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与发展现状,以期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Li  Mengqiu  Feng  Huiling  Gao  Yubao 《Archival Science》2021,21(2):173-19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aimed at providing a structure for the various types of “archives” in China. As the concept of “archives” in China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nce the quotation marks), so is the practice in China that is relevant to the Chinese “archives.” Developing a typology of Chinese “archives,” therefore, did not strive to tease out the logics between and among these types, but rather focused on outlining their existence in their originating environment. The typology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e., presenting the various types of archives along with the particular times and/or spaces in which they existed and functioned.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rchives, i.e., the time requirement for internal archival transfer, the broad coverage of archives and the flexible criteria for archives categorization. These features differ from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are rela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archival management. It is hoped that this presentation of the typology of Chinese “archives” will provide readers outside of China an informative introduction and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archival practices in China, and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内有关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从“目的”“相关主体”“技术”“标准”“法律”“经济”和“国家策略”七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国内关于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研究已取得较丰硕成果,但相关研究成果过度集中于理论方面,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亦较少。未来应开展丰富的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实践探索类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以及跨学科视角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洪诚 《兰台世界》2020,(2):102-105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规模、手段和模式等都发生重大变化。结合近年来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对新技术环境下百色起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从树立"互联网"思维、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技术服务、加大宣导力度、优化档案队伍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档案利用与“黑天鹅事件”——论档案利用的小概率及不可预测》一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认知偏颇之处。本文针对该文提到的“黑天鹅事件”的概念定义、事件特征、具体案例及档案价值不可知等观点,在分析“黑天鹅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档案利用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剖析文章所列举的案例等与之进行了商榷。最终认为,该文所归纳的档案利用的特征及列举的案例不符合“黑天鹅事件”的特征、档案价值具有相对可知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作为“信任机器”在文件档案的可信管理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资源层、管理层和服务层具体分析文件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应用生态学方法,解析文件档案管理生态系统构成的要素:主体、客体、技术和环境,再引入区块链视角构建由供需管理系统、区块链系统和文档数据系统组成的文件档案管理可信生态系统,并从“点”“线”“面”三个角度阐释区块链如何实现可信,为后续区块链的应用以及文件档案的可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面对我国档案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新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研究框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我国档案管理研究内容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总结,阐述了我国档案管理研究框架重构的原因,认为新时期我国档案管理研究框架的重构需要遵循实践导向、研究导向以及创新导向的原则。文章以档案管理活动的“三个维度”为逻辑起点,以“实体”和“信息”为逻辑主线,以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为逻辑终点初步设计出基于“三个体系”的档案管理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与连接一切”的特点,引领着档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参与其他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协同合作中转变服务方式和创新发展理念。以组织机构为视角,面向管理流程改造,是内部档案部门参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的第一次服务转型。以公民社会为视角,面向公共服务集成,是公共档案部门参与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第二次服务转型。以文化自信为视角,面向文化强国战略,是国家档案事业参与其他文化管理部门协同合作的第三次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五所高校为代表,对学生类档案资源建设、利用途径、服务水平等进行调查,分析"学生类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逻辑独立与物理分散、主客体间信息不对称、需求与服务不吻合等多重矛盾,并从以人为本角度,提出内外驱动认知、逻辑主体统一、学生档案"新来源观"、借力助力智慧校园、"授之以渔"等融合意识层、管理层、资源层、平台层、服务层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