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编制会计分录是初学会计入门的“门槛”,只有真正理解“借”,“贷”符号的经济涵义和账户结构的“真缔”,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也就非常简明,易学易用。  相似文献   

2.
1997、1998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试题答案早已经公布 ,笔者认为有几点疑问且必须澄清 ,否则对考生及会计教学人员都受影响。第一 ,1998年上半年多选题第 9小题 (共 2分 )。内容如下 :“借贷记帐法允许采用的形式有①一借一贷②一借多贷③多借一贷④多借多贷⑤没有统一规定” ,其评分标准答案为选①②③项。笔者对此有异议 ,认为应选全部项目。其争论的焦点是是否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若可以选④则必然选⑤。我认为可以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具体理由如下 :1、从编制会计分录的目的上看 ,是允许编制…  相似文献   

3.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与操作知识。初学会计,不仅要理解会计学的一大串基本概念、定义、专有名词,更要掌握它的实际操作的本领,对于初次涉足会计领域的电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知识,往往对于“借”,“贷”记帐法的实质理解不深,对于用借贷记帐法来处理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把握不准,一般只能就事论事,照搬书上的例子,认为只要有“借”有“贷”、  相似文献   

4.
闫萌萌 《考试周刊》2013,(70):196-196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会计》课程及其他会计专业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有的账务处理都是从编制会计分录开始的。本文通过对会计分录的分析,探索会计分录编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说明〕会计分录是《会计学原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初学会计分录时,虽然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和先借后贷、左右分开的分录格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进行具体分录编制时,却常常因为内容复杂、图表数据繁多而不知所措。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  相似文献   

6.
编制会计分录,是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会计学原理》课程以及其他专业会计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有的帐务处理都是从编制会计分录开始的.但由于现在学员的年龄比较小,大多数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待业青年,一般都没做过财会工作,所以对这些初学者来说编制会计分录比较困难.针对目前的这种状况,下面谈谈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实行,借贷记帐法已成为企业唯一的记帐方法。本文拟从借贷记帐法的一般特点入手,在理论上对借贷记帐法会计分录的内容进行补充,阐述单项会计分录的基本原理,并对客观实践中现行制度处理特殊会计事务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采用单项会计分录来处理这些特殊会计事务的优势,从而丰富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使借贷记帐法这一会计制度中的主要记帐方法能更好地得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作抵消会计分录时,应该考虑合并会计报表一体性、连续性、完整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如何完整、准确地编制抵消会计分录  相似文献   

9.
钟晓艳 《考试周刊》2012,(48):179-179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人员的一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教学中施教会计分录,不应只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编制某笔会计分录的道理及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分录法”即直接根据平时编制的会计分录分析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该法比传统的工作底稿法、T形帐户法更简便快捷。本文论证了该法的优点并举例佐证。文后还指出该法应注意事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2.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