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属性: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2.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教材知识结构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具有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因为人类与环境发生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因而,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同前几章讲过的自然地理部分和今后要讲的经济地理内容都有所不同,本章内容突出地显示着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与改造,人地关系密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自然资源同第1册中讲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实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该以土地不动产为核心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含林地、山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矿藏和水资源三类;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财产和生态双重属性为基础,兼顾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完善具有用益物权属性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用地使用权和资源使用权制度;按照使用权的具体化权利和派生性权利两种思路,对自然资源法中诸多的资源使用权进行系统化构造。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此他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是学生的自然属性已经被纳入到社会属性之中,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过分夸大学生的自然属性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人还具有精神属性,它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它既受到人的意识的支配,也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它的本质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的分析入手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两组概念进行区分,可在此基础上证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的调整对象、基本内容与中心问题的不同,从而证明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相对独立性。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不是绝对独立的,两者具有协同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的自然属性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运动技能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关系、人生价值等方面。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在人身上,这三种属性是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一)“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中同时渗透着社会和精神的因素,具有社会和精神的表现形式;(二)“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但社会的存在又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条件,同时也离不开意识的参与和作用;(三)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但人的意识必须以人的自然存为基础,同时人的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和反映。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是自然景区管理的关键问题.文章在阐释国家公园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国家公园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国家公园的资源属性、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属性.我国的自然景区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形式来保护与开发自然资源,并对国民进行环境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既是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其逻辑起点是厘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自然资源资产即资产性自然资源,虽然不是自然资源的全部但却是自然资源的本原存在。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体现为三个递进式层次:其一为财产,其二为物,其三为不动产。凡属自然资源资产均为天然生成,对人类而言具有价值性、可支配性和稀缺性;之于文明社会而言,从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材料向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原料的转化,基于其自身的土地附生性乃成为不动产的基本形态。包括《民法典》在内的现行法律仍缺乏对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法律属性的明确规定,未来可考虑编纂“环境法典”时,以自然资源作为环境、生态及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为依据,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予以规定,以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思维)属性三个基本因素。所以,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一、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人的自然属性,渴望幸福,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讲究时尚,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些人一味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单纯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讲究享受,尤其是把自己的幸福和享受建立在他人痛苦和付出的基础上,是完全错误的。如何使人脑的自然机能复写、摄影、反映客观事物时能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安排及其缺陷,认为合理有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实现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制度创新、特别是需要促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使用制度创新、核算制度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制度创新、资源选择的贸易战略调整、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2.
把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在特定化、外部性以及国家自然资源所有者身份虚化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但在我国当前市场化取向改革进程中,明确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的法律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又是十分必要的,应加强对提高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适应性的理论探讨.对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进行类型化梳理,改进立法技术合理界定自然资源的法学概念以及推动物权理论更新等应成为针对该问题研究的优先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13.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境,特别是管理职能混乱,资金机制不健全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不清,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出路,在于厘清土地权属,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鼓励公众参与、社区共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传统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遗产破坏现象以及遗产资源上市、经营权转让等市场行为使遗产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实践的需要。产权制度是遗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制度,湘西遗产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表明,今后我国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消除遗产产权界定不清、建立遗产开发保护监督机制、促进遗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带来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证明,自然资源的物权使用应当受到合理限制。出于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的考虑,国家在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必须对自然资源权利人的一些权利给予必要并且合理的限制。当前,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传统环境立法与物权理论的功能局限、难以货币化的补偿标准、边界模糊的法律关系主体以及不合理的征收与使用方式等困境,应通过突出法学物权理论研究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优先性,侧重以体系化规则为思路健全立法供给,多路径确立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管理制度等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杨锋  李铁伦 《天中学刊》2002,17(2):51-53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资源中自然景观除具有其他旅游资源共有的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文化属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季节性、时限性、地带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自然景观在旅游者视觉中的呈现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观赏角度、观赏时间、观赏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游客要使审美感观达到最佳效果应采用不同的观赏方法。根据不同自然景观观赏方法的不同,在自然景观的开发与建设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的持续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解放以来我国自然资源与开发的态势 ,论述单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拼资源取得发展只是暂时的、不可持久的。只有对自然资源的产业化管理和辩证的开发利用观才是自然资源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包括地球科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农业、林业、牧业、旅游等,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自然遗产本身就是不同生态系统的宝贵自然资源,自然遗产对于探究生命起源、地球科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态学教学中将世界自然遗产内容引入教学中,为生态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