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近代不少自开商埠在设立后,近代经济有所发展,市政建设向近代化转型,资本主义产生,这样,自开商埠的开辟加快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自开商埠就其性质和对城市近代化的作用来说,既不同于约开商埠,也不同于非通商城市。自开商埠对城市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在时效方面是短暂的,它自身的城市近代化进程还表现出了缓慢性和不平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近代市政机构,近代化的市政机构是夹杂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涌入中国的,它同时具有先进性和侵略性.在清末新政前中国自主意义的市政机构已经开始零星地出现,而清末新政中警政、自开商埠和地方自治的实施推动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市政机构的大规模出现.  相似文献   

3.
清廷自1899年始,为杜绝外人觊觎,而自主开放并自行管理了一批商埠,这些商埠即为“自开商埠”。“自开商埠”出现的原因一是在清末商务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晚清官员及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自开商埠的认识有了重要变化;二是在甲午战争的触发下,清廷为解决实际的财政困难,政治上为了“隐杜觊觎,保全主权”,将自开商埠的思想付诸实践。另外,日本对清末自开商埠的客观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对晚清自开商埠的作用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多次提到“通商口岸” ,惟独 1860年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却提到增开天津为“商埠”。第 15页提及的“商埠”是不是就是“通商口岸”呢 ?什么是“商埠”呢 ?就是一个国家指定的准允外国人前来通商的地方。近代中国的商埠 ,基本上分两类 :一类是约开商埠 ,这类商埠是继鸦片战争后外国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这类商埠 ,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停止开放。另一类是自开商埠。但这种自开商埠 ,实际上也是屈从于外国的要求或海关协议的结果。从以上“商埠”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 ,《北京条约》中增…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应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1901年以后的事。此时,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自开商埠开始成批涌现。新政期间,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数量多,而且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明显提高,自开商埠成批出现,不仅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而且有利于所在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济南近代化历程始自1904年的自开商埠.商埠的设立主要是用来作为济南发展商业和工业的中心,实际是设立推动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的经济开发区,使济南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商贸中心城市.济南自开商埠初始即实行权操自我、统筹安排的政策,并使老城区与商埠区相辅相成,既保持了城市原有特色,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济南在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所体现出的独特个性,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社会在禅被动地参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过程中,萌生经济自强意识,这种经济自强意识又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开商埠这一经济行为有着一种互相促动、互相影响的关系。在自开商埠的开埠章程中都体现了经济自强意识中的“重商”倾向和对主权的维护。但自开商埠较约开商埠的巨大差距证明,仅与洋人商战尚不足以达到自强目的,经济自强活动中的“重商”转向了“重工”,这一转变在自开商埠的发展民族实业中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无锡的城市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其中,自开商埠活动是无锡近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典型事件,开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但是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以及无锡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开埠有首无尾,难逃大部分自开商埠无疾而终的命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自开商埠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三都澳对外贸易发展自有其制约因素。对外贸易作为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前此对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特殊运动轨迹的透视,通过对商埠对外贸易滞后性因素的分析,在看到这种作用的相对弱小和局限性的同时,反思了自开商埠体系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相似文献   

11.
论袁世凯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世凯的对外开放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自开通商“特区”,扩大开放范围。袁氏主张自开商埠,并大力开发,促进了各商埠的都市化,各地经济因之迅速发展。其二是大胆引进外资,促进经济腾飞。袁氏主张引进外资,前后素志不移,这在苏杭甬铁路、文辞协议、中美轮船公司等问题上即有体现。此外,他还注重侨资。由于我国资本匮乏,故引进外资在清末民初应该说是利大于弊。袁氏看到了这一点并加以实施、提倡,乃其开放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始于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这些口岸与约开口岸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的原因有四: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中国职业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苏奕勇本栏编辑马志清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处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始终是在社会动荡、灾难深重及旧的...  相似文献   

14.
大马路商埠是近代长春商业的摇篮。清末民初,随着河北、山东移民的大量流入,长春伊通河两岸及周边地区围绕着农耕经济的商品流通逐渐兴盛。长春商埠地主要以大马路为中心,呈发散式外扩,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马路的发展见证了长春城市发展的繁荣鼎盛、衰退、式微及再次短暂复兴,对长春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百年长春历史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董俊  王芳 《文学教育(上)》2011,(19):151-151
清末民初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先进知识份子大量的翻译促进了新式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初的翻译与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自开商埠由思想到实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开商埠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由思想酝酿到付诸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体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显示了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出版发行机构的繁荣促成了书业目录的产生,书业目录在编纂形式、书目类型、内容结构、图书分类等方面都体现了清末民初出版业紧跟市场变化、关注读者需求的特点。由此,清末民初书业目录为研究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史料。  相似文献   

19.
论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乔惠茹,高慧开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从...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自开商埠地区相继开设了一些新式银行,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对近代自开商埠地区银行业发展状况、原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以其对今天的金融系统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