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中国学的重要源头,是儒家唯一一部对爱情表现为既大胆地做,又大胆地说的经典。《诗经》所描绘的诗化女性群像,表现了如花似玉的形貌美,温柔善良的品德关、庄重典雅的仪表美,细腻缠绵的情感美等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中国民族心理、学及其女性审美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描写了女性在恋爱、婚姻、家庭和政治中的多种形象,按照颂、雅、风的顺序,呈现出从模糊到清晰、从隐匿无声到个性张扬、从单一到丰富的主体浮现过程。分析《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经》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是儒家唯一一部对爱情表现为既大胆地做、又大胆地说的经典。《诗经》所描绘的诗化女性群像,表现了如花似玉的形貌美、温柔善良的品德美、庄重典雅的仪表美、细腻缠绵的情感美等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中国民族心理、文学及其女性审美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经》和《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诗经》女性外貌形体具有实用性审美色彩,性格上具有阳刚性特征,气质上属于世俗型风格;而《楚辞》女性具有纯审美色彩的外貌形体,阴柔型性格特征和浪漫性个性气质。二者作为文学的两大源头,分别奠定了后世女性描写的不同基调。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与《楚辞》是最早的有集中的女性描写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后世文学女性描写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诗经》与《楚辞》中的女子形貌描写进行多方面对比,展示诗骚女子在形体、容貌等方面的特质,并试图诠释审美视角下先秦时期的女子形貌以及对后世文学女性描写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师德问题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但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却愈显突出。弱化一点"刚性",激励"内发"力量,关注教师的自我改善和发展,是当前教师师德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苏联强行移植和"人为的早产",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建党的历程;二是纯洁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