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龙 《东方文化》2002,(5):123-126
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智慧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似乎都是不为过的。自从人走出诸神的世界后,人只是凭借智慧才建造了并不断开辟着生存的世界。可以说,人的生存正是维系在智慧之上的,智慧使生存成为可能。尤其需提及的是,智慧之重不仅在于其支撑着生命欲求的实现及无止境向上攀缘,  相似文献   

2.
裴小蕾 《世界文化》2011,(12):28-30
很多西方作家对生命与存在做过独特的思考,他们的作品也生发出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深刻哲思。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即是其中相当优秀的一部。它探讨的追寻、坚守与皈依的主题,都包含了卡尔维诺对人类生存困境和人生悖论所作的哲思。同时,在许多作家描写悲观绝望、荒诞悖谬的时候,《树上的男爵》给人描绘了一种理想生存境界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汉代赋夸饰不仅是学技巧上的一个特征,而且是赋家个体性生存处境的写照:骚体赋走屈骚之路,其夸饰语词与意象敞现的是汉代人道权失落之后,政治命运、社会身份堕入深渊之际的以自恋形式表现出来的悲剧处境;汉大赋则在其润色鸿业的铺张扬厉的夸饰中,写照了新形势下人赋家被帝王倡优蓄之,站在政治生活之边缘却急切渴望重回中心的可怜可叹的个体性生存处境。汉赋的夸饰本质上是人对自身命运沦落的挽歌,是从自由人向孝子忠臣历史性生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李刚 《世界文化》2002,(3):41-41
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意向,把人们对美好的认识和追求推向新的高度与境界。  相似文献   

5.
杨利斌 《大理文化》2012,(5):98-101
云龙陶瓦的大量使用是从明代初开始的。瓦是陶土烧成,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四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剖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是古时对贫穷人的描写,也充分说明瓦片与土地在人们生活、生存当中一样重要。瓦是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有的人一辈子也建不了一幢房子,人们认为建好一幢房子是一家人的生存之基。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 《东方文化》2001,(5):119-121
今年第二期的《东方化》上,有尤小立先生的一篇章,谈到所谓“说得多,做得少”,恰恰正是知识分子在实际生活中基本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应当区分的。从理论上讲,这也没什么大错。如果把人类的工作简单地分成“说”  相似文献   

7.
扉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哲理和生存智慧,其中的忧患意识和心系天下的责任感、使命感每每使人感动不已,在今天依然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7,(7):48-48,50
水下文化遗产通常是指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消耗,而且,他们也知道挑选更可口的食物,营造更温暖更舒适更安全的巢穴,然而这只是出于它们生存本能的需要。人类的消费行为则不同,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抓住和诱导人们的文化心理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朱熹的研究,应注意对其内在的生存感受和精神修为的发掘。朱熹的道学之思,自其整个人生流出;朱熹的诗性言述,亦发自其生命与心灵。两就内在精神而言,是相融无碍的。朱熹作为哲人与作为诗人的双重身份,在根本上也是彼此交映、融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