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动+‘的’+宾”式,指的是在句中动词和宾语之间嵌以“的”字的结构方式。如下列句子中带点的部分: ①他俩在北京见的面②你什么时候到的学校? ③我们支部还是半年前开的会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一个“度”字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①适度考虑知识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哪些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知识;②适度考虑能力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形成哪些技能;③适度考虑情感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受到既准确又深刻的情感熏陶。2.语言文字训练要体现“跨度”。如我们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找出一些总分段式的语段加以熟读,熟读后摘录下来,然后仿照这样的语段,写一、二个总分段式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市高三语文词考试题中有一道语言情景模拟题是这样的:根据上下文语境补足下列电话对话内容,要求内容自然、合理。①子:□□□□□□□□□(不超过9个字)。②父:□□□□(不超过4个字)。③子:□□□□□□□□□□□□□□□□□□□□(20字以内)④父:啊!你怎么样?⑤子:□□□□(不超过4个字)。⑥父:撞你的那个同学呢?⑦子:□□□□(不超过4个字)⑧父:那就好。今后上学路上小心些。一共是八句对话,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第④句、第⑥句、第⑧句父亲的话,合理地推断出父子之间前后的对话,补足第①②③⑤⑦句。看上去“空白”多、难度大,其实已知条件已给足,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情境想像推断出该说的话。根据第④句“父:啊!你怎么样?”我  相似文献   

4.
一、剖析词语法。教学中,抓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剖析,使他们加深认识,受到教益。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可紧扣“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思考:①“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时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②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纹丝不动”的?③邱少云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对“纹丝不动”一词层层剖析,使邱少  相似文献   

5.
一、一件小事查宇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些词语.惹出憎恶是非姑且辨字组词。 势 作二截·腔横装甩掉、〔露②:灌③〔魏、〔鑫⑤〔 三、解释“踌躇”一词在下面句子中的含义。 1、车夫听了老女人的话,却毫不片躇。 2、《子夜》中的吴荪甫原来是一个常常以胜利者自居,踌’世满言的资木家、 四、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诧异②装腔作势③僧恶①耳闻目睹 五、为什么说“耳闻目叱的所谓国家大事”“增长了我的坏脾气”,“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看不起哪些人?这反映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老女人摔倒是不是装腔作势?认真钻研课文,说说…  相似文献   

6.
1.给加点的字注音。静谧( )②凋零( )2.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末“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③段画线句中“最温柔的记忆”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请用一个词语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完成句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向广大教学同仁介绍我们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穿过语言,扫除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陌生词句、典故运用、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等。如教《沁园春·长沙》时,我们作了这样一些提问和交代: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语言顺序,这是为了适应词的格律要求,按一般语言顺序应是什么?②“看”的内容是什么?③“谁主沉浮”这里“沉浮”指什么?①从古汉语角度来讲,“粪土”“当作什么来讲?⑤1925年,革命迅猛发展,预示革命的到来,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尖锐。⑥复习诗词的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颤()露()鲜()佛() ()()()() 2.按照原文填空。 ①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②也不必说,,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依照下列例句,请分别再写三句你对“爱心”和“父母的心”的理解。 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鹤返憩于此②其剑从舟中坠于水③娠于磊石之手④又留蚊于素帐中 B.①以实奇②以幽阴深邃奇③以虫草为林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相似文献   

9.
“在”、“朝”、“比”、“向”等词是动词和介词的兼类,那么,这些词在什么情况下做介词用呢?下面,我简单谈谈识别的方法。 识别“在”等词的词性,主要看某一语言单位(词组或句子)中,是否有能够做谓词(也叫谓语中心词)的其他词,如果有,那么“在”这一类词就作介词用,和它们的宾语共同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表示时间、或表示比较等;如果没有能做谓词的其他词,那么这类词就是动词。例如: ①张红在家吗? ②李东在家休息。 ③葵花向太阳。 ④向雷锋同志学习。 ⑤咱俩比高下。 ⑥你比我高半头。 例①、例③、例⑤中都没有可以做谓词的其他词,那么,这些例句中的谓词只能由“在”、“向”、“比”来承担了,这样,这几个刚句中的“在”、  相似文献   

10.
一、抓周朴园相认鲁侍萍的五句话①你———你贵姓?②(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③(忽然立起)你是谁?④(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⑤哦,侍萍!(低声)是你?这五句话充分表现了戏剧语言特别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特点。句①是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她很奇怪”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这句话很符合周朴园的身份地位和他猜疑的心理。句②的“姓”前已没有了“贵”字,而且更没有了表语音延续的“———”,还用了舞台说明“抬起头来”,不仅表明周朴园猜疑之重,找答案之急,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担心和忧虑。句③完全没有了前两句的矜持和礼貌,已经是直…  相似文献   

11.
第一教时教学要求: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通过小实验,使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这一常识;学习词“流动”、“水蒸气”。教学准备: 1.布置观察题:①水有没有颜色?②水有没有味道?③水遇热会怎么样?④水遇冷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字、词、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础,用字、遣词、释语,造句是读书的基本功,“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不教给学生解释词和成语的原则与方法,坚实基础和奋飞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解释词语就象作文一样,“文无定法,但有大法”。大法就是基本法。基本法如下:①用同义词语解释,以浅释深,如“经纬”,纺织品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以普通话释方言,如“里手”,内行;以常用词释生僻词,如“赏赉”,赏赐。②用否  相似文献   

13.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②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③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学生在做此题时,往往把加点的“辱”当作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成“使……受辱”。不细想,这样说好像讲通了,但实际上,这三句话中,只有句①中的“辱”是使动用法,句②、句③中的“辱”,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什么不同呢?如何去区分它们呢?  相似文献   

14.
一、从课题切入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从课题切入。如《飞夺沪定桥》这篇课文,“飞夺”二字是全文的文眼所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解题入手,围绕“飞夺”这样设计教学思路:①沪定桥在哪儿?②为什么要“飞夺”?③怎样“飞夺”?④“飞夺”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再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也可紧扣文眼“壮”字这样设计:①课题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人有两个宝》时,读完第一第二行后)师:小朋友,我们的双手呢?举起来,想把它画下来吗?老师先画。请小朋友也来画画。(教师示范画手,学生自由画)师:平时,你们的手会干些什么呢?生:我的手会画画。师:你一定画得很漂亮。生:我的手会洗衣服。师:你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我的双手能帮老师扫地、擦窗台。师:你的确是个能干的孩子。是的,我们用手画画、洗衣、劳动,为大家服务,这就是“做工”。师:把“做工”藏在句子里头,你还会读吗?(出示“双手会做工”,指导朗读)师:今天呀,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拿出刚才画好…  相似文献   

16.
反思我们多年的语文教学,不外乎这样一种模式:在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并且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让学生反来复去地写字、组词、造句,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重复;在小学高年级则主要是进行句、段、篇的教学,这种教学基本是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为什么要写这一句 ?为什么安排这一段 ?这些词、句、段对渲染主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段意是什么 ?中心思想是什么 ?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然后通过“启发式”或“填鸭式”导出每个问题的统一答案,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种模式是不是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呢 ?它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有一双手。每双手都演绎着一个个独特的人间故事,每双手都记录着一段段动人的情感历程,每双手都昭示着一条条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550字。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19.
先请读者朋友看几个带问号的句子,并思考一下句中的问号为什么使用的不对。①你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错了?②指出下列句子哪些用了比喻的修辞?哪些用了排比的修辞?③他工作成绩突出,短短一年就有好几项发明呢?从书面形式看,例①例②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例⑧出现了经常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呢”,那么,是不是一个句子出现了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助词就要使用问号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问号只有在句子表示疑问语气时才能使用,而疑问语气并不一定非要使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的句子并不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子。上例中虽然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但就整个句子而言它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①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相似文献   

20.
谈意气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