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应创建成为"学习型高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建学习型高校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急速爆炸和迅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创建学习型学校,特别是学习型高校.回顾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的工作生涯之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为5至22岁左右;而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急速增长,其平均更新的周期不到5年.因此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机制、学习效率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对学习的要求,人人都必须以终身学习和高效率的学习为目标,才能在思想和知识上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只有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学习型人才",才能履行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将从工业经济时代迈进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企业,将是职工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学习型企业。构建学习型企业,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获取丰富的知识资源,必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终身教育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其后40年的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到5~22岁;在今天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一个大学生,如果放弃学习、学习再学习,他掌握的知识不到十年,就会老化,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4.
郝运挺 《中学文科》2007,(8):118-118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学习品质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一个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竞争,光靠在校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他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知识上的自我更新,将来到社会上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自学什么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根本变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及其领导成员,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实践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培育者、传播者;是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的设计者、引导者;是学习型员工队伍的带领者、支持者,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解放思想、知识更新、学习进步,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显得日趋重要,不学习就会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保障公民信息公开享有权的最好场所.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主动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王双印 《继续教育》2006,20(7):22-23
当今时代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传承知识、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的脚步已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动继续教育才是保持教师教育活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本文就如何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预言,21世纪必定是学习型社会逐渐形成的世纪。因为我们身处的时代,正是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和发展变化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已向人们充分展示了“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财富的获得唯有学习。面对 21 世纪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面对即将形成的学习型社会,一个人想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的人;一个组织想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只能是学习型组织。 1996年在上海市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学评估中,同济大学函授与继续教育学院获得了唯一一个双优单…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有三大特征: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知识的失效率增高;学科的高度分化与综合,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发展自我的首要途径就是自觉学习,学习观念需更新;学习内容要求新;学习方法要革新;学习实践应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适应这个时代,就必须更新知识,重视创新,不断学习。中国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必将朝着规范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建学习型社会 争做学习型教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一、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和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人类的知识总量3到5年翻一番,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至4倍。在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在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为5—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唯有把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终止,而是新的开始,它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已经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中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它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重要依托,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分配最重要因素,它对人的生存、发展提出来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端倪已初现。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新知识是发展经济获得效益的最关键要素。要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把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关键。而要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就必须是企业的组织行为,所以,建设学习型企业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学习型企业必须要求员工是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员工必须把学习作为工作的必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本身素质。要建立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5.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一个不学习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学习型社会要求各种组织都应成为学习型组织,高校图书馆是播种知识的摇篮.因此更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苟子《劝学》一文,自然让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之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知识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且具有统摄作用。知识经济的实质是认识经济,认识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活水源头。知识是认识的外化,以知识为中轴而形成的知识产业活动,就是以人的认识为中轴所形成的认识经济活动。认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没有认识,知识无以产生、更新、发展、应用、推广。要提高认识经济效率,就必须提高认识效率;不提高认识效率,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段瑞婕 《考试周刊》2013,(20):140-14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习型社会、学习型高校的建立势在必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高校自身的竞争力,使高校的组织结构更趋向于合理化,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为了使学习型组织的作用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高校中创建学习型组织可采用以下策略: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构建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加大教职工的培养力度,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并创新学校组织文化。总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避孕药的要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之路,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浅述了终身学习对图书馆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学会终身学习,必须要成为终身学习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