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组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一,~《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_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部载己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一一《蚤雌瞅》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_几-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巫的《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斌」舞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一一钟嵘的《诗品》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  相似文献   

3.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和总结前辈学者在《守法》《守令》分篇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学界在简768—775、简802—806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并对这两组简文的归属进行重新辨析,认为简768—769、简802、简806属于《守法》《守令》,简770—775属于《库法》,简803—805尚无法确定归属。  相似文献   

5.
重纽问题是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对重纽问题的解答不仅成为衡量整个中古音研究成果的标尺,而且对上古音及近代音及等韵学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前贤时哲对重纽韵系中舌齿音之归属的检讨,对今后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也是拉开了林黛玉生于斯死于斯的贾府生活的序幕。曹雪芹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和一般小说序幕没什么两样,但纽楼梦》毕竟不是一般小说,习惯于“一石多鸟,  相似文献   

7.
对纽马克《翻译方法》一书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在纽马克看来,翻译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一个翻译理论不应只强调动态对等一个原则,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本类型和相应的翻译标准。一般来说,在学翻译中,应特别关照原中的各种形式因素,甚至包括可能时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8.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9.
背景链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顺阳人。其所著《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我国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理论到具体策略全面探讨隐喻的翻译。其中,由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七种翻译方法被广泛采用。从纽马克翻译策略角度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的得失,在理解隐喻含义的基础上,赏析优秀译文并改译问题译文,为其他隐喻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解字》各部的同源字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本文以王力先生所定的声韵标准,运用"音义统一"的方法对《〈说文〉同文》中口部字的声纽和韵部进行分析,以辨释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科 《华章》2012,(16)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即乐园—原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情节模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的旅程就是一个典型的U型喜剧模式.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5.
班倢伃     
背景链接 班固(6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走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积累     
夯实基础 311.问君何能尔?————。(陶源明《饮酒》) 312.————,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纽编写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庸宋散文选读》(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的注释似与史载不合。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查证诸史料所得与编写者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8.
超级模仿秀     
《中学生电脑》2006,(7):111-112
痛考--记我的初三生活(仿SHE《痛快》) ;论JAY——盗版赵翼《论诗》;相见欢&;#183;看小说被抓;口技新版;水说(仿韩愈之《马说》);  相似文献   

19.
刘开松 《现代语文》2011,(4):117-118
学生们已经学过不少诗词,从李白的《静夜思》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从臧克家的《有的人》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数不胜数。到了高中,适逢课改,更是接触了大量诗歌。  相似文献   

20.
梁红梅 《考试周刊》2012,(33):12-1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主要贡献,纽马克指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翻译。他提出的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主,而交际翻译关注译语读者的反应。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章回标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具有鲜明的句法特征,正好对应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方法,将二者辩证结合能创造出更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