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我们跨越21世纪的门槛之际,国际世界中出现了两套生态保护潮流,一是全球自然生态保护潮流,二是世界文化生态保护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我们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就会摧毁物质的家园;同样,我们如果再不努力保护文化生态,会毁灭精神家园.如果说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是使地球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教育就成为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使人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Loving Our Earth     
如果没有了维持生命的清洁空气,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资源,所有生长在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会枯死,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都会灭种。如果人类还不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他们最终也会在地球上消失。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作者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英文写就的这篇报告,又一次向世界敲响了警钟: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反映了作者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识。作品中的动植物作为大自然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人类应该善待它们,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如果破环了自然生态,人类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像裘德那样的生态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类不仅要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要维护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和理想的破灭。裘德、艾拉白拉、淑等人的悲剧,既有自然生态破坏的原因,更是他们精神生态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4.
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徽州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为了承传中华文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十一五规划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区。2008年1月8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在黄山市正式挂牌。这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承传弘扬徽州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徽州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为了承传中华文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十一五规划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区。2008年1月8日,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在黄山市正式挂牌。这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承传弘扬徽州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育静 《现代教学》2011,(10):28-29
理论研究发现,人生存于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和谐存在、圆融互摄,人的生命即得以安顿,找到精神家园,人格健康舒展。这恰与《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吻合。而经验告诉我们,校园是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既应是教师快乐工作的职场所在,还应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7.
生物世界是多种生物的世界,多种生物的共同存在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一个区域物种的多少及物种的稳定程度,关系到维持该地域的生态稳定,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持续健康发展。其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面,我就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几个问题简要谈一谈。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自然生态综合体。我们通常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能保卫人类的物质家园,所以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乃至法律手段来保护自然生态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与人类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的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所以教育生态关怀理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从宏观上看,教育本身就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然而,来自科学界的研究告诉我们,沙尘暴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我们消灭了(实际上至少目前不可能)世界上的沙尘暴及其源头沙漠干旱地区,那么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沙尘暴,这种被人类称为"灾害"的自然现象,却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好处,甚至和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没有文化底蕴的大脑就会形成一座座的文化沙丘,一座座文化沙丘的产生就会导致文化的消亡,文化的消亡就会磨灭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褪去了共同文化记忆的民族就会失去他们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而能紧紧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就是因为共同的文化认同使他们搀扶着走在一起。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和合学是什么? 网友:请问什么是和合学? 张立文:“和合学”建构了天、地、人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地”的世界。“地”的世界就是和合生存世界。我们现代人遇到了生态危机,由于人对自然的无限度的野蛮开发,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条件下,每个人都受生态危机的危害,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不可能逃脱自然生态破坏以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建构一个和合的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心灵的生态,也就是说,我们要克服自然的病态、社会的病态、环境的病态,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世界,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人们对自己的物质家园十分关注,采取一切措施乃至法律手段来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然而对于与人类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文化生态的层面上来观照语文教育。从宏观上看,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首先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次语文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13.
《大庆师专学报》2014,(2):F0003-F000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开设“湿地研究”栏目。如果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我们将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付作者稿酬。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师专学报》2013,(4):F0003-F000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开设“湿地研究”栏目。如果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我们将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付作者稿酬。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师专学报》2014,(3):F0003-F000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开设“湿地研究”栏目。如果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我们将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付作者稿酬。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师专学报》2013,(6):F0002-F0002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开设“湿地研究”栏目。如果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我们将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付作者稿酬。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师专学报》2013,(1):F0003-F0003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文化、景观和生态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健康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特开设“湿地研究”栏目。如果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我们将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付作者稿酬。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继工业文明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文明形态,强调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同时重视生态伦理观的建构。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紧跟世界生态文明发展的潮流,我国大力倡导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然而,就教育领域而言,现阶段广泛存在的师德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生态发展,不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生态伦理观出发,探求生态视野下的师德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溶进世界文化潮流,我们就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积习。比如我们民族不善“直白露”的内心表达,自古表述情感就十分含蓄,在我们这一代人往上,表达爱意都拐弯抹角,不会直接说“爱”。  相似文献   

20.
东巴文化泛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当前,商品化的东巴文化、后继乏人的东巴文化、走样的东巴文化以及因文化的失衡而引发的自然生态等问题无疑使东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这一研究课题日益凸现出来。从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生态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构思,我们认为,要进一步保护和开发东巴文化,就必须把东巴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