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阎连科在其小说当中建构了很多的“异境”,封闭的村落、坟墓、地道、禁闭的房间等“孤岛”空间是这种“异境”的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孤岛”空间的建构拷问人性的真、善、恶、欲望、情感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三新”背景下,立足追求理解的UbD理论,通过大单元审美目标的定位——通往“未知境”,审美过程的落实——进入“我在境”,审美评价的展示——融通“外在境”,实现对审美思维“三重境”的探索,以期促成从表层到深层的持续理解的审美思维路径的生成,在理解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建构符合“美”之规律的意义世界与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3.
“There-结构”作为“存在”思维的体现形式为语篇空间建构提供了物质和认知基础,从而使语篇处在动态的认知空间建构中。对小说语篇和就职演说语篇中的“There-结构”所作对比分析表明,“存在”是语篇空间建构的基础,人类的存在思维促成语篇空间建构,这种建构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即“否定—假设—预测—判断—肯定”的循环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徐敏 《培训与研究》2004,21(1):24-2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造境”、“写境”与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四种类型有诸多类似之处。“写境”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摹仿说,“造境”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现说。二者在理论表述上的差异。大概来自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开拓了一系列富于审美意蕴的存在空间,以探讨“人”境为核心,拓展出对“道”境、“天”境的审美构想。三重空间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成为庄子美学中极重要的一方审美之域。对此空间系统的美学阐释是理解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雏度。  相似文献   

6.
别离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尤为执着与深刻,这不仅因为词境适合表现别离主题、词体中的长调慢词比诗体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更因为词人能把世相沿袭的诸多别离意象运用得推陈出新,本仅就“柳”这一意象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实践中,宗白华遵循兼具西方“理智”精神和中华传统的“元学”精神的理路建构起他系统化而深具民族根性的形上诗学大厦:从论述艺术主体、艺术本、接受与世界(“道”)之间的关系中将生命的广大境界和宇宙的奥境统一于其独特的美学感悟。宗白华形上诗学体系的内在精神充分体现出宗先生对中华学术千百年来寻觅宇宙人生奥秘之“道”的穿透性领悟。  相似文献   

8.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9.
读古代文论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诗学和语言学立场,重新闻发了古代经典文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本文认为,“诗言志”是阐明诗歌性质的卓越命题,提出诗是从内心气象出发,建构旋律与形象的独特语言形式。“意境”是诗人的意向与情感经验,与记忆、想象接触生变所化生的意象空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是表现自我经验与让意象在语言时间、空间中自己呈现自己的区别。“文以气为主”是强调作者的气质、个性与才华,对文章理路和司法、语气节奏的擎制性。  相似文献   

10.
《雪国》围绕岛村和驹子、叶子在雪国这个冰雪纷飞环境里的生活和情感变化,“雪”的意象不断闪现。雪对雪国的自然环境。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演绎以及对川端康成思想情感的寄托。都有巨大的生成意义,从而使“雪”的意象至少具有了雪境自然、雪境情感、雪境禅韵三个层面的联结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以来,关于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各自出发点不一样,对于“有我”“无我”的解释多达19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依据辩证法探寻中国舞蹈如何从“扬弃”中完善进化自身:悖离“扬弃”的两种误区,即守“本”排“异”或取“异”弃“本”;舞蹈进化的三重“扬弃”,即中国舞蹈自身的“扬弃”;取舍其它艺术的“扬弃”;观众审美情趣的“扬弃”。只有把握住舞蹈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扬弃”,在“本”、“异”兼容,以“本”为基,取“异”扬“本”的创新过程中,中国舞蹈才能在进化过程中高扬时代的旗帜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沙鸥山水诗的“画面”概念,是从诗人研读1500余首唐人绝句的技巧运用中,分析、总结出来的,在对唐人绝句画面技法的理性认识基础上,沙鸥创造出“沙八行”的山水诗体式。“沙八行”山水诗在取景、构围、色彩等画面建构技巧意识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充分显示出所接受的唐代山水诗视境写生艺术传统的影响及其局限,包括陈述与枚举的诗的山水画面的赋法运用、美感意境的无寄托平面化表现等,为新世纪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昌龄"三境"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一词乃王昌龄首提。王昌龄“三境”说之“意境”概念的内涵已经构成了我们现在’意境说之“意境”的基本内涵。准确、全面理解王昌龄之“三境”说,对于我们把握规范“意境”内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情境"的教学意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自主建构的平台,是教学的“支架”,是学习者“同化”与“顺应”的现实背景,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解读情境丰富而深刻的教学意蕴,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三教合流的融通,没有西学思潮和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无我之境”一说就不可能产生。王国维视“以物观物”为“无我之境”的最大特征,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由之路,那么“无我之境”就必然是充满丰富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制历程为主线,设计“基因工程”单元教学,将真实科研过程分解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情境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演绎、建模等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起境、承境、转境、合境的方式,借一体化情境,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发展核心素养。“一境到底”可使单元教学线索更清晰,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 ,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 ,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 ,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 ,只有这种“和谐共存” ,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论审美四维空间——以海德格尔语言美学核心思想为支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和真理之境都是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时空体,都具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本质属性。人在时空超越中抵达澄明的真理之境。这成为审美境界建构的基础。现实时空中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绵延可以科学地计量,人对有限的现实时空进行超越进入自由的审美四维空间,观照真理之境,天、地、神、人在审美四维空间中切近交流。人在审美活动中建立自然审美四维空间、生命审美四维空间和哲理审美四维空间获得审美体验。情感、理智、意志成为建构审美四维空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古诗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奇丽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中受到熏陶,可以怡情益智。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呢?我想:古人在吟诗作赋中十分讲究“诗情画意”,融情于境,以深邃的意境烘托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融境,境染情,以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教学中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古诗,提高领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重“诗情”而轻“画意”。我们常常在一个“情”字上下功夫,忽略了“境”的渲染,使“诗情”成了飘渺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