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他有着智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的提问风格。王志与年广九“面对面”,问题尖锐让人无法回避,使年光九无以回答,只好沉默。王志与孙渤“面对面”,对孙渤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王志与北京市代市长面对面是在4月30日。这一天正是北京“非典”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这一天,王岐山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王志在与王岐山的面对面中,表现了同别人、也同自己以往不同的提问技巧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  相似文献   

4.
《面对面》于今年1月11日开播后,王志已经与胡润、牛群、刘子亮、洪昭光、孙渤、刘姝威等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收视率在所属的《东方时空》新闻栏目中名列前茅。由于非典肆虐,各种流言使得人心惶惶。4月19日,王志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这位国内权威的流行病学者用他的知识给全国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后钟南山、张积慧、王岐山等几期内容的播出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王志的出色采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王志也由此声名远播。原本以为王志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接受采访,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王志联系。当王志告诉我可以采访的时…  相似文献   

5.
欧阳询 《今传媒》2005,(9X):60-61
创建“面对面” 谈到王志与“面对面”栏目的关系,有人好奇地问,王志为什么会来“面对面”?,言外之意是,有了“面对面”才有了王志,但实际上是有了王志才有了“面对面”,王志是这一档新闻人物专访节目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6.
刘丹 《新闻传播》2005,(7):34-35
从《东方之子》、《新闻调查》到《面对面》,王志的主持风格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被部分观众所认可的“质疑”风格提问冷静、不动声色但步步为营,直抵矛盾要害,一对酒窝即使带有笑意,也让人担心里面隐藏着更深的“阴谋”。笔者现浅析一下王志主持风格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进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他们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而与他们面对面的就是王志。在王志与嘉宾那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一位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声名雀起,这不仅因为他冒着危险,多次率领摄制组深入重症监护室,制作出多期令人难忘的访谈节目,更是因为他在节目中那种“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以极强的公众意识,对高官平视,对新闻本质锲而不舍地采访和挖掘,从而满足人们知悉重要新闻人物和重大新闻的深度渴求。他因此被人称誉为“中国调查节目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王志,硕士。1989年开始干电视新闻,1994年加盟央视,主持《东方之子》、后任《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今年初开始担纲央视新推出的长篇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制片人。职业理念:“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职业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雷·伯威泰尔的研究说明:当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常有声语言(说话)占35%,无声语言(形体)占65%。而处于观众目光焦点的主持人则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不仅需要观众理解他的有声语言,更精彩的是要让观众体味他的无声语言,并让观众能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理解这种信号,可能的话使观众从他的形体语言中领悟到一些无法言传的微妙情感。对于主持人来说,每一次主持都无啻于“写”一篇“文章”,用形体展示来  相似文献   

10.
闫伟 《报刊之友》2007,(2):55-57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等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等为代表。通过主持入(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前不久“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总结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丰吉 《新闻世界》2004,(7):23-24
目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已被新闻界公认为中国电视调查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王志,作为这一节目的记和主持人,其“音容笑貌”早已家喻户晓。其工作效率之高,工作地点变化之变,作为同行,笔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笔对他的采访.几乎是在“断续”中进行完的:今天谈半小时.明天又电话聊二十分钟……在电视  相似文献   

12.
艾宁 《新闻与写作》2004,(2):29-30,39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相似文献   

13.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14.
电视“面对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直接对象化,是“一对一”的过程,“一对一”并非指向参与电视面对面的人的数量,而主要指向电视“面对面”参与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一对一”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之间的相对,是我和你之间生命交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年初,我开始担任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工作室主任。“民生面对面”是深圳特区报一个全新的栏目,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由主持人与一位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就有关民生话题面对面访谈,第二天相关内容在深圳特区报显著版位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的主持话语的个案研究,阐述了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角色原则、一致原则、和谐原则和愉悦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主持人能够在特写新闻场景中游刃有余,不断提高自身的主持功力,同时不断提升栏目品牌和媒体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刘志红 《新闻窗》2006,(6):83-84
“CCTV面对面:盘点牛群”节目已经播出3年多了,由此而引发的媒体的各种不同声音也已风平浪静。但时至今日,很多关注这个节目、关注牛群的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却依然能对央视记者王志的步步追问。牛群的语无伦次和逻辑思维混乱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电视“面对面”由新闻现场、人际交往和媒体传播场共同构成,电视媒介本身又具有能够传递立体场信息的特性,电视“面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场兼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2.场描述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变动和冲突;3.场关注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王昆 《新闻与写作》2003,(10):43-45
“生活面对面”是北京电视台于2002年推出的生活服务资讯类栏目。节目每日播出,时长15分钟。播出两年来收视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成为生活频道的主打服务节目。服务节目的观众意识其实是观众的根本需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强烈要求电视服务节目工作者树立观众意识 我们在制作“生活面对面’节目之初,在对以往的生活服务栏  相似文献   

20.
媒界大观     
2003年10月,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名嘴”王志就一系列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通过节目,默多克先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说道:“我觉得中国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有非常非常悠久伟大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