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3,(16):18+20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04年11月5日,法国出版协会举办了面向出版行业和书店行业的研讨会.研讨会讨论的题目是"新出版的图书是否经常过剩?图书出版是否面临新的挑战?"在研讨会的"开场白"中,法国出版协会提出:"法国每年出版的新书品种,10年前(1 994年)约为2.4万种,10年后(2003年)约为4.4万种,2004年估计为5万多种.对这种新书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应当如何看待?进入2005年,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远流为何要开发koobe这一中文阅读平台?经营模式是什么? 王荣文.做为出版业者,我始终认为"智慧财产权的开发、加值与经营管理"是最关键的核心,在过去传统纸本出版的世界如此!  相似文献   

4.
按需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它既能解决小量印刷的问题,又能实现"按需"复制,避免资源浪费,更好地服务图书出版市场。但是当前除了少数几家有特殊性质的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在按需出版领域还少有行动。按需出版的应该如何走?是不是开发或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商设备就是"推陈出新"?是不是发明了一个新的产品就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笔者就以2011年  相似文献   

5.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狼图腾》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也是新世纪特色鲜明、营销得法的超级畅销书。在出版专业硕士课程出版行为分析中,我将其列为输出型图书运作的典范进行案例教学。何谓案例,何谓出版案例,我应该是清楚的。何谓出版案例教学,何谓针对硕士层次的案例教学呢?怎样才是针对出版专业硕士的有效的案例教学呢?如真问到头上,我难免支吾其辞。讨论《狼图腾》之前讨论的是《谁动了我的奶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自1978年建社以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十年如一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建设农村的号召,形成了出版"三程"图书、服务农村建设的优良传统.当初是出于什幺原因而出版了一系列"三农"图书?  相似文献   

8.
海飞 《编辑之友》2011,(3):18-20
2010年,对于中国童书出版是个什么样的年份?据统计,2010年是中国童书出版界和儿童文学界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坛最多的一年,平均每月超过了3次,达40多次;据统计,中国少儿出版在经历了十多年的10%以上,甚至15%的环比高速发展后,2010年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领涨"中国出版业。"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红色儿童歌谣的前两句。201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中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奋  相似文献   

9.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4):7
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字出版产物?《光明日报》报道:出版业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不断的数字革命浪潮,出版业会有怎样的改变?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数字出版。"我个人对数字出版有一点见解,认为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内容的一种服务,它应该顺序满足几个层面。"新闻出版总署质检中心的程晓龙指出,第一应满足对内容的基本战线和传播;第  相似文献   

10.
窦林卿 《出版参考》2011,(10):14-15
目前,数字出版风生水起,但困扰最大的则是商业模式问题。那么,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笔者认为,未来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应当是:为读者提供以"内容垂直引擎与内容智能代理为核心的内容个人化解决方案"的内容服务平台(内容二字可以更换成知识)。在专业出版领域和教育出版领域,  相似文献   

11.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3,(7):7
图书"余粮"如何消化《人民日报》报道:图书"余粮"如何消化?发展按需出版,是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郁椿德给出的药方,"按需出版可以实现订单式销售,有效减少了库存的风险"。同时,一些断版书的零散需求、专业书籍的窄众特性,都可以借由按需出版来提供。尽管按需出版也是中国书业的热词,但常被误读。"按需出版(印刷)在印刷企业一头热,他们纷纷发展能以较低印数起印的短版印刷,但按需出版的商业模式并未真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此身虽在堪惊"的末日心情,浩劫余生,出版还会是个好生意吗?读者仍旧愿意买书读书吗?政坛乱象与无法想象的灾难当然是牵引出版方向与阅读行为的暗流,所以出版界的答案普遍是一个"冷"字,有出版社传出经营困难,许多书的首印量都向下作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出版广角》2011,(10):12
编者按:"辛亥百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图书出版领域,关于辛亥的出版热同样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出版的意义何在?百年辛亥此现象即具备典型的代表性。此专题的内容,着重聚焦于两个问题的探讨:一是辛亥题材图书的盘点,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纪念日,据报道解放军出版社以此为契机出版了10卷本《〈星火燎原〉未刊稿》,并且"此书还未发行就引起了各方关注"。为什么人们对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星火燎原》依然念念不忘?它当年是怎样编辑出版的呢?  相似文献   

15.
出版广角:韩社好!打造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桥头堡,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改制转型中创新的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业界媒体的广泛关注。请韩社给我们介绍下近年交大社学术出版的情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李东 《编辑学刊》2005,(5):68-70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出版改革一日千里,市场化的逼近、教材教辅政策的变化引起了教育出版的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形容如今的教育出版是处于"爱与痛的边缘",因为它既是令众人馋涎欲滴的一块甜美蛋糕,同时由于出得太多太滥而备受市场与政策的风险考验.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势前,一些注重长远发展的教育类出版社已经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教育出版?教育出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千万巨资版权采集计划"前段时间被媒体广泛报道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能不能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该采集计划? 童之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特别想说一说,这么多年很多出版社的领导,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赢利模式是什么?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出版社应该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但现在出版社心中就是有这么一道坎,看不清楚赢利模式,不愿意进来做这件事,那么怎样让出版社下定决心呢?  相似文献   

18.
正在书海遨游这么久,在您的心目中,一定会有一份"好书"档案吧?哪些书,在您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唯一?或者,哪些出版社、出版机构,是您购书的首选?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出版科学》理应作为其中一个阵地,供同好者聚集。《出版科学》自本期开始,拟展开《我心中的好书·中华出版物》征集活动。如果您推荐的出版物被《出版科学》采纳,《出版科学》会赠送您一整年的刊物以聊表心意。如果您已是我们的赠阅对象,您也可以将刊物赠送给友人,编辑部会保障每一份赠刊准确送达。您的推荐,将成  相似文献   

19.
出版特色是什么?出版特色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出版特色与出版的经营模式即出版的运作方式的关系是怎样的?作为出版产业化下的出版产业细胞的出版社应该如何带上产业化的烙印来运作,现代出版经营的模式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直面回答.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出版>:目前,数字出版行业出现了两个概念,即方正的"云阅读"和直大的"云中图书馆",但是尚无人提出"云出版"的概念,听说您新近提出了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