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浩  浩然 《出版参考》2006,(5):50-50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一家国际广告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  相似文献   

2.
董璐  郭峰 《网络传播》2006,(9):64-65
在网络没有兴起之前,求职或者招聘,只能通过纸媒、电视和广播这三条途径实现。不过,网络改变了这一切,随着ChinaHR(中华英才网)、51Job(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专业招聘网站的诞生,通过网站找工作成了流行的求职方法。在此之后,搜索引擎的大红大紫,又催生了搜职网等职位搜索网站的出现;而Web2.0概念的诞生,又让人们逐渐发现了SNS人际关系网络和博客的传播力量,求职的门路又被扩大。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0,(4):61-61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求职网站Monster环球公司最近宣布,将耗资2.25亿美元现金收购雅虎旗下的求职网站Hotjobs。  相似文献   

4.
容迪 《大观周刊》2012,(7):57-58
求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求职行为进行了界定,求职行为求职行为可以在频率一强度,内容一性质,短期一长期三个维度上进行测量。作者分别对求职行为的定义、模型、测量及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一家国际广告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  相似文献   

6.
孙旭  理想 《出版参考》2007,(7):43-43
虽在20年前考克第罗斯刚开始在人才公司工作时.他就一直盯着人才。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为艾克森公司、IBM及通用电器公司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可就在考克第罗斯已经在这个领域即将成功时.他的客户却变得找不到工作了——这些客户常常在面试过程中或面试之后被赶出来。考克第罗斯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招聘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因此.他不再简单地推荐人才.而是开始教客户求职。经过几年的努力.考克第罗斯终于有办法使这些求职者更容易就业.他将这些经验写在《求职的秘密》一书中.以下就是他发明的求职成功的五条新法则.  相似文献   

7.
日前.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大型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中国职场好榜样》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求职嘉宾——“拇指姑娘”顾伊劫。身高仅有1.03米的她.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竞聘电视主持人。现场主持人黄健翔称赞道:“上海滩,大个儿的看姚明,小个儿的就看你了!”  相似文献   

8.
2月2日-9日.楚天金报派出4名记者,分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温州、宁波、绍兴、义乌8个城市.调查农民工就业情况.在江城媒体中率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赴沿海看求职”.陆续推出了8个整版的专题报道。报道从为赴省外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引导农民工理性外出求职,做好服务,取得好的宣传效果。报道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省有关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充分肯定,中宣部新闻局第112期《新闻阅评》以《满腔热情服务积极进行引导楚天金报“赴沿海看求职”报道服务农民工》为题,专题予以表扬。  相似文献   

9.
你当然要知己,但更要知人 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于求职来说太重要了。自己学了什么、想做什么、能干什么、不足的是什么.自己可能超过竞争对手的优越之处.可能让考官产生好感、心动的地方……都要作一个冷静、客观的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0.
冯淇  苗莆 《出版参考》2007,(11):41-41
我是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在无数次的面试中做过考官,见过了成百上千的求职者,其中不乏一些离谱的求职者。下面就说几个给大伙儿听听,想求职的朋友就别学他们了。因为,这样的人我一个也不会录用——  相似文献   

11.
孙莉 《今传媒》2014,(1):87-89
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近年来,《职来职往》等求职类电视节目相继开播,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众多大学生成为了此类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文章通过《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的媒体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反应,取得具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原“中国印刷人才网、中国印刷人才招聘网”自即日起正式启用新网站名称”众浩印刷人才网”,访问网址www.printhr.com保持不变。企业招聘、个人求职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众浩印刷人才网”搜索该网站.或者直接拨打全国免费客服电话400-6618-979联系众浩。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经历过求职时需要学历证书.却找不到,而眼睁睁失去就业机会的遗憾?你是否经历过家电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而找不到保修单.导致得不到应有的保修的损失?你又是否经历过同事朋友到你家探访.你搬出相册介绍家庭成员的时候.却因照片混杂而讲得杂乱无章的尴尬?我就曾经是这样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常常遇到这样的烦恼.不仅经常因翻找东西将家里弄得凌乱不堪.  相似文献   

14.
李好 《新闻世界》2007,(7):17-17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国际4A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当时她27岁,想应聘广告员,但她在广告这个行业的经验等于零。可她对那些小广告公司却不感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普遍充满困惑,求职类节目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求职参考的范例和平台。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对求职节目的收视期待,运用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索大学生收看节目的意图和期待,并对求职节目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帮助求职节目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求职需求,提高节目收视率。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使用在线社交工具求职的频率不断提高,尽管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但考虑到数字化的作用在线社交工具对大学生求职意愿是否产生新的影响,其内在作用机制与数字化的外在权变影响如何,现有研究却鲜有涉及。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基于数字经济成长期前后两阶段下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L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在线社交工具对求职意愿的影响,并揭示求职网络异质性的中介作用和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线社交工具通过求职网络异质性对求职意愿产生了正向的间接影响,但直接影响并不显著;(2)数字化负向调节在线社交工具与求职网络异质性之间的正向关系;(3)数字化负向调节求职网络异质性对在线社交工具与求职意愿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求职意愿的研究,通过厘清在线社交工具的内在作用机制与数字化的权变影响增强了对求职网络的理论认识,为大学生合理利用在线社交工具、增强求职意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方敏 《东南传播》2011,(4):101-102
大学毕业生求职形象传播不应该只注重面试一个环节,首先应该注重定位优化策略,对自身求职形象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CIS理论,从精神、行为、外表等方面实施求职形象传播的信息优化策略;最后要从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人际传播与求职材料等传播渠道,实施求职形象传播渠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触网之缘     
陈彤 《网络传播》2005,(1):88-89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机缘巧合。1997年那年,春节长假刚过.我就去一位朋友开的公司作客;那个公司所在的地方,距我现在的住所不到500米.而离现在的办公室也只有一公里距离,那里是现在海淀区苏州桥往西.过了蓝靛厂桥大约100多米.在目前的上河村带。  相似文献   

19.
原“中国印刷人才网、中国印刷人才招聘网”自即日起正式启用新网站名称“众浩印刷人才网”.访问网址www.printhr.com保持不变。企业招聘。个人求职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众浩印刷人才网”搜索该网站,  相似文献   

20.
郭会芳 《大观周刊》2012,(3):166-166
就业问题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也是比较难办的问题,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们更是一头雾水,如何让这些职场菜鸟顺利的就业,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政策、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以及在提高求职技巧四个方面指导中职学生去获取求职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