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敦明 《传媒》2006,(8):29-30
《农村百事通》杂志是一份长期耕耘在服务"三农"领域的农业科普期刊.创刊25年来,一直坚持"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的办刊宗旨不动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期刊奖.  相似文献   

2.
"受众即市场"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媒机构须准确进行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重庆日报农村版》践行这一理念,充分挖掘"小众"——广大农民朋友所需,报道农业新闻。重庆作为西部惟一一个直辖市,也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城乡统筹,更好地服务"三农",2010年1月1日,《重庆日报农村版》(以下简称《农村版》)正式创刊,发行覆盖重庆全市上千个涉农乡镇和数十万农民受众。《农村版》创刊三年多来,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肯定,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报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来,作为全国地方报纸百家管理先进单位的邯郸日报社,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报道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在1998年元月1日在全国地市报中首家创办了面向农民读者的报纸《邯郸日报·农村百业周刊》。尤其是去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开过以后,邯郸日报社所辖的《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结合本地实际,将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当作重中之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一、宣传提高人们对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998年10月14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  相似文献   

4.
一、立足"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新疆农业科技》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并面向全区农业、农村、农民发行的农业科技期刊。期刊始终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科学性、富于推广性"的办刊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地方,服务农民读者"的办刊宗旨,很受读者欢迎。《新疆农业科技》期刊维吾尔文版设立"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整四十个年头,非常荣幸,因为时代给的机遇,我有幸与《译林》杂志结缘,并一路陪伴它成长为一个大型出版社。从现今看,这些年也算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作出了一点小小贡献。我同译界和出版界朋友接触中了解到,一些《译林》的朋友,在议论时觉得《译林》走过的道路,颇带有传奇色彩,认为《译林》杂志及译林出版社发展形成了所谓"译林"现象——一本外行办的翻译杂  相似文献   

6.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与实际不符。若承认它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种是非劳动者。非劳动者怎能算是“搞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7.
裴丽萍 《兰台世界》2007,(1S):20-21
开展“三农”建档工作,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省档案局《关于加强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中共盘锦市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水平.提高档案工作为农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孙刚,女,满族,《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在中国汽车报任编辑、记者,《车迷》周刊主任。1999年受报社委派,创办《汽车族》杂志。现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汽车新闻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好新闻评选委员会评委。《汽车族》是隶属人民日报社、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专业类期刊,2000年1月1日创刊,半年持平一年盈利。目前,每期发行量已达27万册,还创建了网站、电子杂志、手机杂志、DV等多媒体资讯平台,并拥有中国年度车型评选、车型巡展以及乐驾赛道等汽车媒体延伸产品,成为国内五十多种汽车期刊的"领军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专业类期刊运营的神话",荣膺"中国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十大创新期刊"等殊荣。《汽车族》的办刊理念、运营策略和团队精神,不仅可供办期刊的同行们借鉴,对其他媒体的同仁们同样会有很多启示,为此,我们首次采访了一家杂志社的老总,《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女士。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198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惠世荣先生《去浮求实去虚存真》的文章(以下简称《存真》)。虽然,它和《图书馆杂志》“赞赏从实践中总结出言之有据、内容扎实的理论,反对空发感想、泛泛而谈的文章”(见该刊1989年第一期封底)这一精神较吻合,且在文章中对图书馆经费使用等问题也发表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9,(4)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各地党委和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央各报刊和各省党报加强了这一方面的新闻报道。《新闻出版报》对湖北《随州日报》在一版辟“村组专栏”,对《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党的建设根基是否稳固,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则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新征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作为"三农"新闻媒体,《农村农业农民》杂志时刻在关注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报道工作,2015年6月,《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与河南省委组织部联合开设了《基层党建》栏目,使其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报道工作更加系统化,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7-127
2009年的《收获》杂志发了六个长篇,以张贤亮的《壹亿陆》开头,以莫言的《蛙》收尾。两个小说都跟“精子”有关,而莫言这部酝酿了十年的厚重之作,事关国人3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长期工作在农村的农业科技干部,为了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我自费订阅了十余种农业科技杂志和文艺期刊,从中汲取有益的养料。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农家顾问》,我迟迟才于1984年3月份认识了它。读过一两期之后,觉得它内容实在,栏目设置合适,文章指导性强,是同类刊物中办得较好的刊物之一。 1984年4月份,我向该刊投了一篇《农药的重量和容量》的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4,(5):70-71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甫一公布,《经济日报》就及时刊登,推出系列时评和解读文章,进行准确、清晰、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营造了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良好舆论氛围。新闻报道形式活。1月20日,第三版全文刊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第一版头条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为题,以彩色图文提示形式,报道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报道对文件内容的提示一目了然,提示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看点有: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不让乡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业资源"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6.
"三农"类社会新闻报道对我国农村和谐文化构建、道德文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报纸在此方面的报道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南方周末》三种类型报纸的涉农社会新闻为样本,试分析其报道视角的选取及传播效果,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研究媒体在吸引农村受众阅读兴趣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解读农村现象、探讨农业改革问题,深化报纸涉农报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9,(8):4-7
7月10日.由新闻实践杂志主办、义乌商报承办的"2009年县市区域报发展论坛"在浙江义乌市举行,来自浙江、江苏等地的县市氏域报社长、总编辑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记者》杂志等专家学者,就国际金融危机下县市区域报的机遇和挑战开展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8.
眼下,"腐败"不止是政界的一种病态,它已蔓延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以学术而言,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声称来自中国某大学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国内多家媒体披露,一篇医学论文遭16个单位25人6轮连环抄袭;某大学进行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得出,57%的大学生承认在网络上抄袭过论文;我有一篇题为《文字差错与心理障碍——浅谈"视而不见"的心理机制》的文章,发表在某杂志1993年第4期上。仅隔两年就被改头换面为《文字差错的心理障碍与防范》,翻版在该刊1995年第4期上;等等。难怪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敦促中国采取措施制止科研领域的猖獗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乡村发现》灵魂人物的创始人和主持人,可以说没有李兵,就没有《乡村发现》这个闻名全国的品牌栏目。 "我最爱看湖南卫视李兵主持的《乡村发现》,因为那是我们农村老百姓自己的节目,要是他们有一天能来我们村就好了。"湘西大山深处的农民梁清发在被问及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时说。对于《乡村发现》,不仅像他这样的农村老百姓说好,在城市市民中也很受欢迎,它就像一个瞭望乡村的窗口,无数都市人就是看过这个节目之后,才对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李兵也因此获得了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金话筒奖等很多奖项。可有谁知道,在外人看来事业上一帆风顺的他也曾有过找路的苦闷和彷徨。 1978年,年仅18岁的李兵从北京来到湖南,凭着一副好嗓子进入了当时人所羡慕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并担任播音员。但他没有因此而飘然,用北方人特有的拼劲勤勉地工作,谦逊地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