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梼杌闲评》是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世情"与"历史"相结合的社会批判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记载了大量明末时期的戏曲信息,其中涉及剧种、剧目及戏曲演出习俗的记载让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明末清初戏曲的演出与流传情况,对戏曲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客座赘语》是明人笔记中一部上乘之作,该书包含了大量的戏曲、民歌史料,著录了许多明代金陵地区作家作品,收录逸诗及作家生平事迹。其文学史料价值为后世明代文学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十三辙"是指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关于十三辙的直接来源,目前有如下三说:1.出自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提出此说的是赵荫棠。2.源自清代马自援的《等音》和林本裕的《声位》,其中前者更早一些。持此说的是罗常培。3.来源于明末鼓词作家贾凫西和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持此说的是白云生。以上三说都根据不足。笔者最近发现《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有关于十三辙的一段完整资料,非常可贵,迄今为止音韵学界很少注意到。在本文中,笔者把该书的相关段落全部披露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音韵学史研究和戏曲学史研究提供一份难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明初到明中叶的曲论多局限于曲词的品评 ,强调戏曲的抒情特质 ,曲论中许多审美概念 ,如“神意趣境”等随之从诗论中移植过来 ,初步出现境界论意识。明末万历、崇祯年间及清初 ,吕天成、祁彪佳等曲论家摆脱前期囿于诗歌意境的樊篱 ,把戏曲境界与戏曲所特有的规律结合起来 ,认为戏曲境界是戏曲典型形象情感世界的呈现 ,是在描述中渗透作家思想情感、构成意味隽永的故事情节。他们进而对戏曲境界不同风格型态、构成诸要素进行深入探讨 ,这标志着戏曲境界论进入成熟时期。李渔从演出的间离效果角度 ,审美把握戏曲境界独特的艺术特质 ;王国维曲论中的意境除言情写景之外 ,也约略兼顾了述事 :但二者都未能将它进行全面总结与光大  相似文献   

5.
一作者李渔(1611—约1680),字笠翁,号觉世稗官,明末,生于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从青年时起遍游四方,后流寓金陵(现在南京市),晚年迁移杭州,居西湖之畔,自称湖上笠翁。他是清代的戏曲理论家、作家。著有《闲情偶寄》,讲的是戏曲理  相似文献   

6.
《吴保安》作为《纪闻》中第一篇传记类传奇作品,讲述了吴保安与郭仲翔二人的生死友谊。在历代作家的友情叙事改编中,该故事具有史书、戏曲、拟话本等多种文体相联互通的嬗变流传现象。故事本身具备多文体改编的成功因素,史书化过程中小说内容的存与删体现出传奇作者对史家之笔的承袭和唐宋骈散观念的变化;戏曲化的过程则借由信物复线与反衬角色,开启了戏曲雅俗转型之先风;拟话本的改编更是展现出在礼崩乐坏的明末社会,小说家对于儒家伦理纲常秩序重建的重重努力。  相似文献   

7.
祁彪佳是明末著名戏曲思想家,其戏曲情感观体现出新旧并存、情理相依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基于历史背景、个性特征、古籍文献,运用多维视角,从情采关系、表达方式上具体阐述了祁彪佳的戏曲情感观,试图对其文质并重、自然婉转等特点作一个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8.
七色镜     
扬琴又名蝴蝶琴等。约明末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9.
花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读物,主要以品评优伶、书写梨园掌故为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戏曲史料。张际亮的?金台残泪记?作为一部优秀的花谱之作,记录了张际亮寓居北京三年的梨园见闻,保留了丰富的戏曲史料。?金台残泪记?的戏曲史料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映当时北京剧坛昆曲的兴衰变迁;二是反映当时北京梨园演剧活动的商业化;三是反映优伶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0.
阮大铖戏曲中“集唐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大铖,明末诗人和戏曲家,尤善词曲。其戏曲作品《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阮大铖戏曲四种》,在明末剧坛甚至政坛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不以人废言"的学术思想中从阮剧中的集唐诗入手,对集唐诗进行归类整理,加以艺术分析,从而提升了阮剧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1.
夏庭芝所著《青楼集》,是惟一传世的记载元代戏曲演员史料的专书,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元代戏曲演员的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是研究元代戏曲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史料对夏氏的生卒年代进行略考,可知夏庭芝出生约在1315年——1325年间,卒于1389年前后,《青楼集》的成书时间约在1362年。  相似文献   

12.
史料、时代与文本是现当代文学作家论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评价标准。史料是作家论的根基,在史料选取过程中,只有注重搜集史料的“全”、致力挖掘史料的“深”、力避史料运用的“偏”,才能确保筑牢作家论的根基。时代是作家论的标尺,以时间为标尺,将能够真正代表时代思想精神和艺术水准的作家作品挖掘出来,并通过这些作家作品来反观特有的时代风貌,是作家论的重要职责。文本是作家论的管钥,从文本出发,在文本与作家内外勾连、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对作家创作整体面貌给予整体审视,是作家论的重要目标。撷取史料、时代与文本三个评价标准,楔入作家论文本细部研究,分析百余年作家论写作的历史源流和现实功过,对提升当下的作家论写作与研究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秀是元初声名卓的高产作家,他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的三十多部杂剧,既融入了鲜明强烈的时代意识,彰显了独立不移、昂扬奋发的主体人格精神,也清晰地描出了元杂剧由金院本脱胎而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具有浓郁醇厚的通俗化品味和值得珍视的戏曲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戏曲演出查禁个案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章考辨戏曲演出史料,发现魏校、甘士价、刘宗周等曾经查禁戏曲演出,对于戏曲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戏曲曲文的注释是20世纪戏曲史料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20世纪戏曲文献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戏曲史研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其涉及到曲谱、曲律、大量的俗语、俗字、戏曲专门术语等因素,我国的戏曲注释学依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7.
文章整理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戏曲艺术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戏曲研究在戏曲通史,戏曲断代史,戏曲作家及作品,戏曲发展规律等9个方面的成果。20世纪的戏曲研究日渐深入、体系愈益完备,戏曲学日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后,戏曲研究中对戏曲的本体性渐渐忽略。在理论上,一定时期对戏曲本质有很充分的评价和估计,但在实践中,戏曲本体问题并没有在研究中贯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辑录了明末诗人刘城的关于安徽贵池傩俗的四首“观傩诗”,并对之进行了阐述。结合诗作者刘城有关生平资料的考证,本文作者认为这些诗是明末贵池傩俗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拙稿《论明末农民起义军荥阳大会的卓越成就》(刊《历史教学》1962年2月号)一文,曾论述了这次大会与攻取凤阳的关系及其重大意义。方福仁先生对此表示异议,并从根本上怀疑荥阳大会的真实性(《明末农民军荥阳大会质疑》刊1962年7月4日《光明日报·史学》第241期,以下简称“方文”)。但拜读之后,感到“方文”并未提出使人信服的充分论据。荥阳大会,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以至中国近古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既然有人提出怀疑,通过讨论,弄清楚真象,还是非常必要的。一关于选择和解释史料的问题“方文”怀疑荥阳大会真实性的理由,是认为某些记述这一事件的史料是不可信的。因此,我们首先就从怎样选择和解释有关史料上作一些探讨。第一,“方文”认为《小腆纪年》等书中有关荥阳大会的记载,都是“从《绥寇纪略》中沿袭来的”。但并没有举出确凿可信的证据。其实,有关记述荥阳大会的史籍,并不象“方文”所列,仅只有  相似文献   

20.
清代蒙文史籍《水晶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道光年间乌剌特部极佑寺达喇嘛金巴道尔吉撰写的蒙文史籍《水晶鉴》的成书年代,国内外收藏的版本,国内外研究状况,思想内容,史料价值,以及引用的主要史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水晶鉴》成书年代,作者赞同留金锁的观点,当为1846-1849年。关于《水晶鉴》的思想内容,作者认为佛教思想是贯串《水晶鉴》的指导思想。关于《水晶鉴》的史料价值,作者认为《水晶鉴》是研究明末蒙古史和清代蒙古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