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实虚“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由本馆实体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两部分构成.实体馆藏难以适应信息发展的需求,虚拟馆藏又不能完全取代实体馆藏,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决定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必将长期并存、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馆藏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使其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处于统一的系统控制中,高效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大学图书馆在一校多馆开放借阅模式下,实体文献馆藏状态呈动态变化,导致OPAC馆藏信息存在失真现象。文章阐述了实体文献馆藏状态与OPAC馆藏信息的关系,分析了实体文献对OPAC馆藏信息的影响因素,从读者教育、馆员职业素养及汇文管理系统模块开发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与实体馆藏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勤 《图书馆学刊》2009,31(2):29-30
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构成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共同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资源保障。探析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特点,同时对其建设发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周边国家所使用的19个语种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文献收藏现状、文献保障程度和各馆的馆藏优势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影响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各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文献保障能力以及资源共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潮流,也是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信息文献中心的图书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努力优化馆藏文献资源、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加强数字化建设、拓展网络服务功能、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基地。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馆藏文献建设从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的全部逐渐演化为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资源的导航、获取以及各种开放存取方式等文献提供能力的体现内化为图书馆保障教学与科研的着力点。图书馆文献提供能力的优化成为构建高校文献保障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应是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有机结合,在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上,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当今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馆藏建设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文献传递服务的含义、特点、发展状况和提高外刊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完善文献传递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笔者设计了一套全新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方案,从馆藏文献保障率、馆藏文献读者利用度、图书馆服务效率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外刊保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馆藏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网络文献传递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外刊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并结合我校文献传递工作的实践,提出了提高文献传递满足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美国大学图书馆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该文简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并从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要强调整合的充分性、实现动态发展、重视评估、扩展其适用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12.
电子资源对图书馆和学术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考查电子资源对图书馆和学术研究的影响,指出电子技术仅是一种工具,电子资源可与其他形式的资源相互补充,而不是取代所有其他形式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网格的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框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讨论网格与Internet/Web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以知识网格为基础平台进行。给出了基于知识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框架,并分析了框架系统的主要构成模块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摒弃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寻找"本质"并致力于证成它们的研究思路,解构某些预设的"给定"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先在性地位。图书馆学价值目标应该从一元走向多元,不仅要追求文献信息的传递效益,还应当承担更为广泛的社会道义。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上,必须突破图书馆自身小文本的局限,引入和图书馆有关的更为多样化的社会因子,从而多维度地选择、评价和权衡图书馆行为。颠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对广泛的一致性话语的追求,运用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寻求对图书馆学现象的创造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知识组织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组织论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理论研究方面,马费成、刘洪波、王知津、蒋永福等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限于技术方法方面。应该继续深化和拓宽知识组织论研究。未来的知识组织论研究,应该在以下三方面取得进展:技术方法研究、认知观研究和"知识——权力"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4):429-445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rowdfunding on journalism. Crowdfunding is defined as a way to harness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for journalism, as readers’ donations accumulate into judgments about th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overed.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 case study about Spot.Us, a platform pioneering community-funded reporting.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a crowdfunded journalistic process requires journalists to renegotiate their rol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to succeed in the changing realm of creative work.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reader donations build a strong connection from the reporters to the donors, which creates a new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journalists. The journalists perceive donors as investors, that cannot be let down. From the donor's perspective, donating does not create a strong relationship from donor to the journalist, or to the story to which they contributed. The primary motivation for donating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mmon good and social change. Consequently, donors’ motives are essentially more altruistic than instrumental. Thus, when the public donates for a cause, the marketing of a certain type of journalism should be alig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cause marketing.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journalism as a storyteller around the campfire has remained, but the shared story is changing: people no longer share merely the actual story, but also the story of participating in a sto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介绍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它是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平台,提出当前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网上咨询服务的实时解答系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借阅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读者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借阅关系是一种教育民事关系,它受《合同法》调整。读者须知、图书借阅规则等属于一种格式条款,其内容往往缺乏公平合理性,需要加强规制,从而切实维护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读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ALA弱势群体政策及对我国图书馆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和谐社会”提倡全体公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该文通过分析ALA弱势群体政策制定的背景及具体内容,结合我国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探讨了图书馆界在参与建设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应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并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和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作者认为,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扩展的;各个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都带有自己的特殊性,受到校情、馆情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学科馆员的发展定位应该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当把培养学科文献信息专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