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62年,郑成功赶走霸占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实施“军兵屯垦”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台湾的拓殖”。1684年,清政府为统一中国,降服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巡抚,台湾被置于清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政府把洋务运动推行到台湾,揭开了台湾近代化的历史帷幕。清政府在台湾积极推行洋务新政是与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台湾和台湾在中国东南海防中的战略地位被认识有关。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后,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英…  相似文献   

2.
洋务新政兴起的原因很多,太平天国运动为其造就了政治力量。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势力崛起,并延早期改良派入幕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坚定政治力量,其在军事领域与太平军争相采用洋枪洋炮,开借法自强之先声。太平天国起义的强大力量也使西方殖民者感到增强清政府统治力量的必要,这就为洋务新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清末“新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厦门大学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为标志。洋务学堂是在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学制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为当时的外交、军事和工矿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夷务”的一部分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5.
陈创平 《文教资料》2011,(30):119-120
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奉诏出任台湾巡抚。作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洋务的优势所在,分析刘铭传在近代的洋务大潮中.在台湾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是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人深感国家一定要富强起来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新政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由江楚会奏三折构成,所提出的变法措施集中在兴学育才、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方面。新政思想体系包含有戊戌思潮的基本思想成分。立宪要求以一种新面孔充实进新政思想,并显示出其具备了起到中坚作用的实际价值,从而将新政思想升华到它所能达到的时代最高点。清末新政思想吸纳丰强思潮、洋务思潮、戊戌思潮、立宪思潮中的合理成分,它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快步向近代化方向前进,引发了政治也必须近代化这一社会变迁的关键性活动。由于新政思想的最高点是保留“满人”皇帝前提下的君主立宪,所以当辛亥革命胜利已成定局时,新政运动再怎么搞也挽救不了清政府垮台的厄运了。  相似文献   

7.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是清朝台湾建省后的首任巡抚,他在任内所推行的新式教育如兴建西学堂、番学堂、电报学堂等,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台湾教育近代化的序幕。刘铭传新式教育的实施,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促成,但从本质上产,是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教育的一部分,在采西学、废科举、中体西用及建立新学等主张上,与洋务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旨在培育一代新人,富国强兵,抗敌御侮,使中国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9.
在那个时候的中国,顽固是一种社会病症,仅仅把它归于守旧官僚的可恶是不够的。因事及人,新政的遭遇不可能不带累新政的主持者。奕讠斤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目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短短的70年间,清政府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严峻时刻,进行了三次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改革: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且深及数千年传统,而且三次新政环环相扣,层级递进。虽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三次新政的成果却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郭嵩焘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关于教育地位,他认为“新政之源”在学校,欲举办洋务新政,必须革新教育;关于教育目的,他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行陶养最为重要;关于教育内容,他提倡实学,包括西方科技知识,也包括中国传统学句,关于教育制度,他设想从通商口岸开始逐步普及新式教育,借鉴西法,变通旧的学校章程,关于留学教育,他建议仿效日本,多遣子弟留学欧美,郭嵩焘的教育思想属洋务教育思潮中激进的一翼。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为了维护其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50、60年代的“反共复国”、“反攻大陆”政策,到70、80年代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和“三不”政策,再到90年代初的“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的新大陆政策,直至主张“一中一台”,“一国两府”的“两国论”。本主要从上述4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在台湾建设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推行的多项政策都极富特色和创新性,超过了同期大陆的洋务运动。文章试对刘铭传在台湾开发建设中重视商务、独创邮电、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利用侨资、建设台湾近代交通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洋务”一词是从“夷务”演变而来的.“夷务”或“洋务”的含义本来是相同的,即指外国的侵略及由此引起的中外战争和交涉.“借法”则是洋务派倡导的自强、新政、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新式练兵、科学技术,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派遣留学生、兴办学堂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与台湾阻隔多年,虽然由于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不同,两地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规范和要求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两地又毕竟同宗同源,同文同语,两地的课程文件都反映了对中国人学习汉语文基本规律的认识,借鉴台湾语文课程文件的优点,对促进大陆语文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想从台湾与大陆高中语文文化课的比较谈谈这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其土著居民高山族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以来,从此代不乏人且日益频繁。元代至元年间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至清代统一台湾,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和设立台湾府,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与台湾阻隔多年,虽然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化与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不同,两地对英语课程改革的规范和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两地又毕竟同根同种,同同语,拥有共同的化心理,两地的英语课程件都反映了对中国人学习英语基本规律的认识。同时,由于台湾自1968年就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比大陆早14年,因而在不少方面有其成熟之处。台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件的演进,对大陆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马江之败中受到启迪,宗旨为之一变,从清流派转到洋务派,在两广大力举办洋务新政,设立办理洋务处;提出办理洋务应坚持的原则:展设两广电报线路,练兵购械,修筑炮台,购造兵轮,筹建近代水师,创办水陆师学堂;创办广东钱局;创设枪弹厂,筹建枪炮厂;开办矿政,筹设炼铁厂,筹设织布局。其中有几项已在粤办出成效。在几项后移鄂开办;社会反响良好。有“尊国体、收利权、便民用”和育人才,固国防,开风气等“六善”。  相似文献   

19.
台湾高校的博雅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台湾高校普遍开展博雅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博雅教育在台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以来,大陆高校普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其与台湾高校实施的博雅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大陆和台湾在文化传统、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台湾高校博雅教育的实践对大陆高校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方炎 《上饶师专学报》1992,12(1):14-19,37
本文通过分析台湾40年来的经济发展占大陆母体固有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台湾经济“根”在大陆的客观真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