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19世纪6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干涉,加剧了西北边疆的混乱与纷争,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清政府坚持军事平叛与外交谈判、经济开发三者相辅相成的对策,并以新疆建省,以巡抚制取代军府制,有效化解了危机,确保了在晚清70余年时间内,西北边疆未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离出去。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清初以来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刻,深入人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各民族产生强烈的内聚力,而边疆的动乱违背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损害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必然会遭到大多数民众的排斥与唾弃。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洋务派的音干,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的人才观念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他的关于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思想超出了同时期的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郭嵩焘的人才观念是在中西交汇、西潮涌入、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并受到湖湘化的熏陶及其家世门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人才观念直到今天还具有可资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华侨主要聚居地区东南亚也深受其害。由于深受所在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南亚华侨经济本身存在着经营分散、产业落后的弱点。东南亚各国早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的裹挟,因而经常牺牲华侨的利益,以维系其统治。在经济危机波及东南亚地区时,东南亚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排华的经济、移民政策。华侨经济深受其害。尽管国民党政府对华侨投资极为重视,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若干地方政府对华侨投资也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华侨投资国内,也受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1928年以后,由于官僚资本的垄断扩张,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压缩了其发展空间,并在客观上对华侨资本产生了排挤、制约的严重后果。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华侨转变其经营方式,在生产经营上开源节流,在资本经营上越来越多地采取资本联合,并通过侨汇转移财产、直接投资国内等措施,力图减少损失。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式学堂的教师群体是在晚明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趋势下,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随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教师群体的产生,源于甲午以来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教育改革思潮的滥觞及近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教师群体的形成,以1902年南洋公学学潮后成立爱国学社为标志.教师群体产生后,又推动和加剧了这一社会变革的总趋势,二者互动导致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血路》一书作者以空间概念消解以往历史研究的惯用套路———时间序列,在新的空间概念里构建起了国民革命的新的含义:革命不仅仅是党派、意识形态之争,革命实际上是对现实持有不同观点的思想家之间的主体选择,并将历史发展的动力与出发点归结为个人的主体选择。以后现代的笔法,建构了一个既不是纯粹以上层政治经济结构来展示历史,也不是纯粹以普通百姓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的中观视角,这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研究的走向深入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