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节目评估体系整体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节目评估是广播媒体为保证和提高节目质量及其传播效果.由广播媒体自身或委托有关机构,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节目的质量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评定和估算。而节目评估体系则是围绕节目评估工作而形成的包含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体系.评估操作体系、评估分析体系和评估应用体系等子体系的总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聪 《中国广播》2011,(2):59-62
节目质量是广播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评价广播市场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随着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强有力的冲击,如何科学有效进行节目质量管理成了目前广播媒体亟需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当前广播节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温州电台的节目质量管理实际,对如何运用节目评估体系进行节目质量管理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广播业的发展与节目评估 广播业目前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其市场化程度仍在不断的深入。广播业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节目、听众和广告。广播业未来的竞争就是节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听众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广播业市场的三个要素中。节目是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因为节目的质量决定了一家电台在广播媒体及其它媒体间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电台机制改革的逐步确立,广播节目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广播电台而言,评估体系是用来考核、衡量和认定节目质量标准的依据,是促进节目质量提高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虽说广播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节目、听众和广告,但节目是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因此最主要、最基础、最核心的评估层面就是广播节目质量。这就需要探索科学评估节目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使广播电台整体节目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所谓监听评估体系,就是广播电台为保证和提高节目质量及其传播效果,由电台自身或委托有关机构,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节目的质量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评定和估算。广播监听评估体系主要分为:简单应用、初步结合运用和系统化结合运用。其中,简单应用指的是在监听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06,(6):56-56
山东省广电局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节目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最根本的收视率调查,这是任何一个频道进行栏目质量评估的硬性指标。其次是聘用一些曾在广电系统工作的老同志,一部分社会上、高校和媒体的专家,成立了监听监看专家组,每月举办研讨会,并出版《视听评议》,对节目或栏目提出合理化意见。最后就是从评奖的角度来评估,每年中广协会都会评出政府奖,节目可以通过获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考察,一年下来整个频道的节目质量就可以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这一评估体系不是考核频道,而是将栏目或节目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在融媒体时代,受众求知心理更重,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的需求更大.广播电视媒体因此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丰富提升节目内容,与时俱进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并对节目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将质量评估结果作为节目优化的重要依据.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编写的《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总结理论、探索经验,追溯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历程,分析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建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视节目为生命;当代广播,在多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传播效果决定影响力、决定媒体的地位,因此必须赋予节目新的涵义,为之注入新的生命.节目评估体系就是提升节目生命质量、衡量节目传播效果的一把标尺,也是对节目实现科学管理、全面考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广播分众窄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听众调查研究和节目评估工作的重点以及运作方式也在相应变化。及时总结和寻找更科学、更合理、更相适应的调查分析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广播宣传管理工作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周爱民 《声屏世界》2000,(12):32-33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自制节目以其特有的区域优势.深得受众喜爱。重视和提高自制节目质量,是广播电视在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建立一套科学宜行的自制节目评估体系,对提高节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产生背景及发展 1、节目评估的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自发来信和媒体不定期到受众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使媒体了解到受众对节目评价的一些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3.
钱晨炜 《视听界》2010,(6):79-82
如何把形态、长度、内容与对象、工艺流程、劳动强度与技术含量等各不相同的广播节目,用一套科学、公正、全面、易行、实用的体系在同一平台统一进行客观地评估?关键在于明确和突破三个难点:1.评什么?2.怎么评?3.评完用来干什么?调研、设计、论证等各项工作都应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江苏广播在实践中探索出"广播节目综合评估体系",对广播节目进行科学评估,提高了节目质量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处于相对弱势的广播媒体如何扬长避短,加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探索了一条创新管理机制、确保宣传质量、全方位推进广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广播节目质量为中心,以广播节目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促进广播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以节目质量为中心,建立和推行科学、规范、严格的广播节目质量管理体系多年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质量总体上年年有提高,一些名牌节目、栏目深受听众喜爱,在全国广播界、新闻界的影响和地位也在上升。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节目质量参差不…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广播节目质量是一家电台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广播的节目质量呢?笔者认为,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设备水平以及进行观念、机制、学识等更新以外,探索建立一套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广播节目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任桐 《视听界》2010,(5):31-33
“内容为王”是媒体发展、成长的公理与铁律,也是广播媒体生存与壮大的基石。近年来,江苏广播通过机制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营造,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省级广播媒体的节目生产和管理新路。我们自主研发构建的广播作品创优、节目综合评估和名优节目培育三大体系指向精确——从单篇作品的精品化到常态节目的优质化再到品牌节目集群化,三大体系之间互为促进、有机融合,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节目制播机制,既彰显了中心管控下的宏观统筹调控功能,又释放了频率和栏目的微观生产活力,推动广播舆论引导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任桐 《中国广播》2011,(5):30-33
为全面、系统地评估和考核节目生产,江苏省广电总台广播传媒中心制订了一套节目综合评估体系,通过细化的质量标准、权威的调查数据、规范的操作程序,重点围绕宣传导向、安全播出、市场表现、内容创新、节目创优、宣传推广等指标对节目进行评估和考核。本文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业界专家与学界专家、节目表现与市场表现、活动推广与网络推广、创优考评与绩效考评五个方面的结合,论证了该节目综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以期对广播业界的宣传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广播节目评估体系由听众调查统计、听众反馈、专家评估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的听众调查统计属于量化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所得的收听率、占有率、满意率等数据是衡量节目质量的主要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收听率居主导地位。但因受节目类型、播出时段、时间长度和覆盖范围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收听率只能供某个节目进行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而不能供不同节目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刘欢  杨海 《新闻世界》2013,(7):80-81
【摘要】在目前制播分离的背景下,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外购渐成风潮。如何对节目进行科学和规范的播前评估,对电视台来说,是节目购买和定价决定因素;对节目制作公司或团队而言,是其制作节目的重要依据。针对如何进行播前评估,本文从电视台领导专家、广告运营部门及观众三个主体阐述了如何建构一个科学规范的播前评估体系。其中以节目要素为核心的观众测评体系是播前评估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研发评估,在整个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中是首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可以叫节目播前评估系统。可以说,节目播后评估是节目播前评估的延伸,播前评估是播后评估的一个基准值,是节目运作目标的事前预测。在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中,播前评估并非简单的"防患于未然",或者防止质量不高的广播电视节目出现在屏幕上,没有播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