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俗之风“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杰  邹声 《新闻世界》2004,(12):18-19
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近一段时间,低俗之风在一些报刊、图书、电视、网络中呈抬头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这种现象,多位专家表示,媒体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庐峰 《大观周刊》2012,(21):143-14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因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里,传播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其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不会忽视媒介的作用,任何事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介的影响。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传播媒介的作用与影响力更是如此,以至于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艾滋病让世界认识到了人的健康问题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而“非典”的发生则让国人感到了切肤之痛。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其建设者要有和谐健康的身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许多人在健康方面的意识和知识还十分欠缺。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大众媒体和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应在健康传播方面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5.
金峰  周杰 《大观周刊》2011,(23):146-146
目前,社会新闻报道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要消除这些不健康的因素,既要有媒体自身的努力,也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来,加强监管与引导,才能使社会新闻报道越来越健康。  相似文献   

6.
何来 《出版参考》2010,(2):14-14
一项瑞典研究表明,想长命百岁的男性最好娶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为妻。瑞典社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妻子受教育程度对丈夫未来健康的影响大于丈夫本身受教育程度;而丈夫的职业所处的社会等级对妻子生活的影响力大于妻子自身的职业等级。  相似文献   

7.
虚拟空间的社会心态变化直接影响着现实社会的社会心态,研究网络受众的心态变化,对于重塑健康的现实心态以及理性的舆论场而言是必要的。基于媒介社会化这一背景,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热点舆情事件,可以发现网络受众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媒介注意力、媒介情绪和社会思维等几个方面。培育健康的网络社会心态,可以从建立多个传播平台、拓宽表达平台、整合网络空间的价值规范等方面入手,为社会共识的达成,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庞大的社会体系中,媒体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民主开放社会,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是舆论监督的利器和社会的脊梁,代表着民主与正义。同时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有责任通过新闻报道向公众呈现真实健康的社会生活图景,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高尚的精神品格,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社会网络分析与健康传播结合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框架: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聚焦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和网络结构,功能分析阐述连接强度、位置等网络结构对健康信息扩散与行动者行为改变的影响。最后,从关系意识、意见领袖的评估以及健康文化培养讨论了社会网络分析如何应用于健康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如何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当前网络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新闻世界》2013,(8):340-341
新闻媒介作为新闻源和社会大众之间的中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特别是现在媒介的发展几乎无孔不入,并且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日益加深的时候,消极影响就日益明显。所以新闻媒介应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机构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如同个人一样,需要各种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协助,而不可能以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状态存在,尤其是博物馆这种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性公益机构。它在满足社会公众教育、审美、感情以及认同等方面需求的同时,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其他成员的关注与支持。因而,“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对博物馆领域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琳 《大观周刊》2011,(14):170-170
当今,世界已进入消费社会的时代,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会面临怎样的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把握“社会与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消费社会的特色及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论证了教育对消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杜向菊 《声屏世界》2005,(11):15-15
大力提倡公民精神与公民教育可以削弱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快速、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斐 《报刊之友》2010,(12):189-189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电视健康节目纷纷出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节目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目前电视健康节目的分析,唤起健康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使电视健康节目能够真正地造福大众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如何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公益众筹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救助的重要使命,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对社交网络场域中公益众筹的实践逻辑考察,分别从宏观视域层面解答公益众筹何以可为与何以可能的问题,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求助者所采取的非正式策略,从社会偏好理论考察参与者的内在动力机制。为实现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王辉 《新闻通讯》2013,(7):29-3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与普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盛行与推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各种偶像层出不穷,既娱乐了大众,也颠覆了一些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于正在走向社会化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媒介化社会对大学生偶像颠覆的影响和原因。同时指出,既要看到偶像颠覆的重要价值,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观。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与流入城市之间的社会融合是实现和谐社会和健康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12年度上海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发现上海的流动人口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客观融合水平较高,主观融入意愿较强,但在与本地居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方面仍然存在社会隔离的问题,需要强调利用社会机制和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增进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先驱者威尔金森把过去20年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辛勤地收集社会不平等与疾病之间联系的证据。威尔金森等欧美学者把“被社会排除”(被边缘化)——社会的不平等阶层差别带来的长期心理紧张、刺激(stress),特别是对属于社会底层阶层健康影响,看做是现代社会影响人的健康的最主要的社会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