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英汉交际中,相关的语言和文化因素作为信息不断出现在大脑中,以模式最终成为图式储存在大脑的长久记忆之中,形成语用规约。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因为不同的本土文化图式而遵循不同的语用规约,在交际中激活的本土文化图式可能有悖于异国文化,相互冲突就会使语言使用在特定的语境里显得不得体,造成语用失误。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英汉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可分为言语行为方式、面子、礼貌、顺应、隐含意义、语类、语境等类型。洞察英汉认知图式的巨大差异,有助于减少、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省略是英汉语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 ,在语用上 ,英汉言辞内语境下的非规约性省略表现在 :1 承前省略 ;2 承后省略 ;3 逻辑省略。英汉省略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动词在语法语义结构上具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英汉动词互译时,要结合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英汉动词互译原则,既注重传统语言学视角下的词类转换,又要开拓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动词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万菊  龚静 《海外英语》2012,(23):10-12
习语意义的生成至少有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修辞使习语语义表达更为恰当,更易于理解,理解更为准确。英汉对等习语(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的修辞手法与生成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之间存在着联系:与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夸张、借代修辞;与概念隐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  相似文献   

5.
体裁规约是文体公认的标准形式,不同类型的文本有不同的体裁规约,同一类型文体在不同语言中的体裁规约也不相同,从事英汉旅游文本翻译的译者要译出佳作。掌握所译文本在汉语和英语中各自不同的体裁规约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胡海涛  彭贝妮 《考试周刊》2015,(22):100-10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指出应重视英语基本词汇的教学,通过隐喻深入讲解多义词和构词,并且要注意隐喻反映在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异同。积极借鉴隐喻的认知理论,必将推动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汉新词词汇系统的区别,认知语用上的特点,以及英汉新词和各自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清楚的了解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加深对语言习得中文化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致使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由于人类的基本认知和认知心理的相同,英汉语在致使表达上具有很多跨文化的相同点,英汉致使表达的差异性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本文对其差异性进行了文化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先进、规范、独创: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天津教育》2009,(2):21-22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体之一,他要按照一定的内在价值系统去创造学校文化,又要按照学校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系统去规约个体的思想行为。教师又是有着不同价值期望的活生生的“人”,这就意味着他在认知学校文化上有着自身的主体追求,从而为学校文化增添了不同的内涵。在这种规约性和差异性的;中突中,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品质和修养,即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素养的提高过程。这种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礼貌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形成一种社会道德规范,通过人们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思想水平表现出来,具有较高的价值.词汇与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但受不同的语言规约性与文化特意性的差异影响,导致其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此,深入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内涵,以及其在原则、形式上的差异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料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料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形式,既受原语和译语语言规范的制约,还需呈现旅游资料所蕴涵的独特文化底蕴.语言规范是旅游资料翻译的形式和法则;文化底蕴是旅游资料翻译的内容和实质;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旅游资料翻译中,一方面应当采取音译加解释和音译加意译等方法,另一方面也应当尽量表达出其所蕴涵的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传播民族文化、吸引国外游客、增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翻译的评论来阐述翻译评论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包括对原文和译文的透彻理解,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符合一般的翻译标准等方面所具有的挑战性以及缺乏明确的翻译评论的标准所带来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的独特文化传统,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习语时,根据文化翻译观,要想突破语言障碍,实现文化之间很好的交流,则必须充分了解习语蕴含的文化因素。本文将从文化翻译观的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两方面探讨对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以期能有效传达信息,达到源语和译入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4.
英语翻译教学与学生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以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为主要目标,也就是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深度,从而改善提升其翻译层次。现阶段学生的翻译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在语言方面,表现在语言敏感度较差,汉式英语的现象严重;在文化方面,学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在思维方面,受翻译习惯性思维影响严重。为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课堂操作中,应该针对学生这3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论述了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揭示出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翻译属于文化活动。翻译推动译语文化的发展,又受到译语文化各种因素的制约。从语用学的角度考虑翻译策略是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之一。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翻译对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以期在英汉互译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不等值,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分析了文化与翻译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论证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目的或者说翻译者的任务只是翻译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字面意思.那是远远不够的,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是以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取代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就难以谈得上真正到位的翻译.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提出了适合翻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规范化意识不强。教师多以语言功能原则为导向,重点关注语言的音、字、词、句、语法等微观结构,试图借大量机械的翻译练习和西方翻译理论的灌输让学生获得翻译技能,效果不佳。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崛起"的新语境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多层规范化意识来全面实现翻译的文化调停功能。要克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陷,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必须在翻译教学中建构和导入政治、语言、文化和审美等多层面上的规范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等值翻译是翻译的最高目标,但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翻译的等值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词语等值翻译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词语的等值翻译是相对的,只有在充分理解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所著论述不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而威密尔等人提出的目的性翻译理论对系统而规范地研究公示语翻译很有指导意义。由于译入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不同,为实现目的语中公示语的功能特征,译者首先要确定的不是如何译的问题,而是可译不可译的问题。同时应该借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和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公示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