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进国 《体育学刊》2007,14(1):138-140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在体育人口的数量、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称之为“体育分层”。对社会分层与参与体育关系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挖掘不平等体育分层现象的根源、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的差距,而且有利于体育人口的增长、体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各阶层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体育利益矛盾冲突,主要有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矛盾、奢侈体育与普通体育矛盾、健全民众与肢障民众体育矛盾这三种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利益矛盾作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利益表达机制,强化体育利益协调和体育利益保障机制等缓解体育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益阳市社会体育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益阳市区和近郊随机抽取机关、工厂、商场、居委会、乡村等单位或社会各一个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得出了该市不同社区和单位、不同性别和年龄以及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有显著性差异;人们在运动项目、活动时间的选择方面还不合理、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医务监督;社区体育尚未开展;社会体育市场有待开发等结论。提出了在该类城市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世威  荣干 《体育学刊》2007,14(8):28-31
当前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缺失和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造成他们体育权利缺失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一族两策”的措施,即开展职工体育和社区体育;制定与完善维护农民工体育权利的法律措施;加强农民工体育意识、技能等培养,引导农民工融入单位和城市社区人群等,以此明确农民工体育权利的责任主体,进而改变当前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鲁中地区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实名入户调查研究法,对鲁中(淄博、潍坊、滨州、东营)4城市城乡中年人群体育行为与体育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中年人群对政府提供“体育产品”需求迫切;城乡中年人群体育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鲁中地区中年人群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远低于全国同龄人口,乡镇更甚;欲激发中年人的体育行为,应满足中年人的体育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强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体育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6.
1、校园体育文化的民族性 多民族组成的中国传统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如:汉族的武术、导引养生;蒙古族的摔跤、射箭;朝鲜族的荡秋千、跳板;回族的扔石锁、拔河;苗族的划龙舟等,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各自特殊的地域及受众人群基础上,校园体育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龙岩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调研。认为龙岩市体育旅游要与生态旅游结合开发,构建生态体育旅游模式,对加快龙岩市旅游业整体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6省市不同年龄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忠志 《体育学刊》2007,14(8):40-42
对我国6省市不同年龄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群体体育旅游需求、动机和消费水平有着显著不同。16~20岁、21~25岁和70岁以上的3个年龄段群体更希望出游的时候不经旅行社安排。在旅游伴侣的选择上,除了16~20岁、21~25岁和26~30岁这3个年龄段群体首选是希望与好朋友一起旅游外,其他各年龄段群体都首选希望能与家庭成员一起出游。年龄小的喜欢野营、游泳、滑雪、漂流、森林探险、潜水、攀岩、滑翔等,而年龄大者更加喜欢垂钓、远足等体育旅游活动。少年儿童以娱乐为主要动机,青年人以寻求刺激为主要动机,中年人主要以休闲为主要动机,老年人以健身为主要动机。在对体育旅游的认知上,16~20岁、21~25岁、26~30岁3个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各年龄段人群消费最多的在200元以上或5~100元。  相似文献   

9.
湘西小城镇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西三地六镇的居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小城镇的居民的体育人口比例为20.8%,体育参与人群比例为73.28%;居民锻炼项目丰富多彩,锻炼形式以个人为主;居民除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高度关注外,体育意识和对体育的态度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影响湘西小城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小城镇经济水平落后导致公共体育设施的奇缺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谈论比较多的词语,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力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较大的问题并产生了一些混乱现象,这些问题有的是理论问题,但更多的是实践中的问题,其中有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的方法、学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之间等各种混淆,因此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与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的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与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大学生不开设公共体育课。以开放式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替代大学体育课的可行性。并通过2年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体育俱乐部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强制性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中学体育的切入点,体现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植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及项目特长在兴趣中的强化,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体育事业要想不断取得发展,体育的基本理论需要首先进行更新。为此许多体育理论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些理论著作与现实有些偏差。站在一名体育的工作者的角度,通过对目前国内体育指导思想的研究,从而发表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及能力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荆  姜伯乐 《体育科研》2003,24(1):61-63
通过对浙江省历届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及专访 ,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培养的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建达 《体育科技》2004,25(3):82-83
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玉林市城镇中学及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在数量上基本满足要求 ,但是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 ,而且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失较多 ;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达到要求 ,兼 (代 )课体育教师较多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缺额严重。建议应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试论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结合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毅 《体育科技》2005,26(1):53-54
在全国,社区体育正日益兴起,但在广西社区体育的发展却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分析了社区体育受阻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结合发展的方案并分析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广西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方面的专家、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构建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主因素既体育健康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健康评价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为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想。强调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明确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外延,要突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自身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完善和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调查访谈、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等定性方法,对近年来广西大学开展公体课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现状、特征进行了阐述,继而对广西大学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的初、中、高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瑞典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俱乐部招募和健康促进的角色及责任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对于我国的启示意义在于:体育技术指导是体育教师的基本角色;体育教师是我国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推动者;健康促进是对体育教师的更高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终身教育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淮北市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淮北市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