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山东省八城市三类主要人员中的35-55岁的579名(男332,女247人)中年人群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状况、中年人的常见疾病和体育的作用于中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效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城市中年人通过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认识端正,但角色冲突严重制约中年人的体育健身行为,精神障碍和身体肥胖是影响城市中年健康的主要症结,适宜的运动强度有益于提高中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大众健康状况及体育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淑娥 《体育科学》2002,22(6):73-74,78
为探索影响西安市大众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学因素,对西安市的产业员工,行政干部和知识分子3类对象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1)西安市大众体质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知识分子总体水平较差;(2)影响大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生活方式;(3)大众体育参与率为“两头大中间小”,中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最差;(4)社区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大众健身需要。建议把大众的体质检测列入地区政府管理的内容,加强对知识分子和中年人群健康状况的关注,大力宣传健身方法和功能;加强社区体育的基本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缺乏的很大原因是体育健身意识问题。体育意识是一种态度控制系统,各态度之间彼此相连,紧密相关,形成有机联系,我们可以从其中一种态度推知另外一种态度。体育意识的这一特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即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本文试图利用这一理论,观察山东省城市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变化情况,探讨促进中年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途径,为小康生活所最终关注的中年人健康夯实基础。1.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地点为山东省7城市。调查时间为2003年8~10月。调查以问卷法为主,辅以…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明病”——运动缺乏症和健康透支现象在中年人群中有日益增多的倾向,论述了中年人“健康储蓄”的概念及内涵,现代“明病”的特征;中年人科学健身和进行体育健身消费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供求变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张西平  史兵  张鲲 《体育科学》2001,21(3):23-25,10
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消费,取决于体育商品的供给和对体育商品的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又是变动的。结论:影响体育商品供给变动的因素为政府行为、体育商品及其投入品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等;而影响体育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为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政府政策、体育商品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等。结论:制约我国体育消费的问题首先是供给,其次才是需求。  相似文献   

6.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7.
没有公共体育的平衡与协调,市场经济下的城乡体育一体化推进将举步维艰.面对目前我国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矛盾,以及传统观念和农民文化的制约,二元分割的政策体制、市场竞争引发的城乡体育差距扩大的现实,从公共体育方面需求突破,均衡社会基本福利水平,实现城乡公共体育一体化是城乡社会共同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需要有效提升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加强创建农村与城市体育对接和融合的条件,重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通过政策、制度等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协调配置,推进城乡体育平等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拟从湖南省的经济与居民消费水平、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中介市场、体育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等五大方面因素,对湖南省体育中介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宜之处,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局限性;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意识、结构的升级带来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增大了体育中介的经纪空间;社会中介机构的规范、市场中介机构的壮大为体育中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对体育中介市场发展起着推动和制约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省城镇社区弱势群体间接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社区弱势群体间接体育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与正常人群以及城市居民的体育行为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积极推进社区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完善社区体育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调查,研究群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体育指导工作者知识、技能的需求特点,并根据这些需求特点与体育院系专业教学的关系,提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材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深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构建体育强国为背景,梳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程,分析制约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所存在的城乡结构差别、基础设施匮乏、文化建设落后、参与主体流失、体育消费市场启而难动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提出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契机,坚持"以农为本"发展理念,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人口体质健康等农村体育发展对策,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鄂东地区即黄冈、黄石、鄂州3个县市城乡体育场地的场地情况、安全措施、投资金额、场地设施管理等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鄂东地区城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和以学校为主的体育场地利用开展情况。调查与研究显示:鄂东地区的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分布与我国现阶段分布一样都是主要分布在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单位;乡村体育场地总面积大于城镇场地总面积;城镇场地数量略大于乡村场地数量;政府对城镇的体育场地投资是乡村的4倍有余。对此提出了建议:1)紧跟国家政策与方针;2)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3)加大健身宣传力度,科学指导群众健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体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社会阶层变化给体育人口发展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据此提出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1.以中青年中间阶层为重点,年轻的“农民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青年体育人口比例;2.增加农村体育投入,改善体育人口的城乡结构;3.关注城市弱势体育群体,提高低收入者体育人口比例。为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和特点,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实现我国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12,33(6):43-4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上海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发现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差距;为了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政府在促进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城乡社区对口支援制度和公共体育服务志愿活动制度等,以尽快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都会对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就我国的现实情况及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套用"让市场来替代政府"、"让私营部门来替代公共部门"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应该有自己的不同的重心、路径和努力方向及模式。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要考虑的不是政府退出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政府能力的问题。政府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山东省乡镇社区体育发展成因调查,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居民体育行为对提升人力资本的作用进行社会学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提升健康资本进而提升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当体育行为成为居民生活方式的有机构成时,小康社会才会成为其本来意义上的雏形;“轴心时间疲软”、休闲时间浪费、体能衰退和不良生活习惯制约居民体育行为的养成。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其调控、引导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村体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农业型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健康状况决定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使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成为提高农村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认为虽然有巨大发展,但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要促进其发展,应从5方面入手:领导机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利用好农村学校;重视宣传;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将继续向城市流动,而且呈增长趋势;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原来的"自上而下"政府管制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市场经济主导模式,市场经济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的继续流动和迁移将对输入地、输出地和流动迁移人群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鉴于对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迁移趋势考虑,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应将重点放在城市中农民工、农村留守人群、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政策法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就业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农民工体育融入的因素,认为农民工体育的融合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更需要农民工自身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城市体育锻炼。提出政府应加强引导和监督,保障农民工体育权利的实现,使农民工充分享受到平等的体育设施。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化能力,以期促进农民工与城市体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