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还在乡中学时,江英也和我同宿舍。她盖的被子是一块块完全不同的花布拼在一起的,要多土有多土。她头上扎的两个麻花辫,最让我无法忍受,可她全然不知我的反感,经常主动来找我说话。我是初三时才从省城打工子弟中学转回老家的,从小我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里读书,那种漂泊的岁月就像无根的浮萍。我在城里读了八年书,去过四个城市,随着父母打工地点的变迁,转了很多次学。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写的是兄妹之情:作者的父母在遥远的城里打工,于是,哥哥就成了妹妹的守护神,甚至担负起父亲的责任。哥哥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呵护她,使她一天天顺利成  相似文献   

3.
我的学生     
王小妮 《学习之友》2013,(10):51-52
◆第二次作业,我就发现署名余青娥的文章好,有很多来自生活本身的灵动细节。她写了寒假纪事发给我看: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一直到年三十晚上才带着在城里上小学的弟弟赶回老家,青娥还在屋子里就听出踩过雪地的脚步声是父母的。当时,天已经全黑了,弟弟进了门就脱棉袄,脱得热气腾腾,他解下贴身捆扎的两条鼓鼓的长丝袜,里面塞的全是钱。一条袜子里装的是她父母一年赚的钱,另一条是亲戚家委托带回来准备起新房的。这鲜活的又喜又悲的景象,待在城里的作家怎么想象得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开学两周后,班上转入一名新生——小军。初次见面小军沉默而胆怯,按惯例我先与家长交谈,才知她是孩子小姨,目前由她负责管理孩子。因孩子父母已在南方打工多年,就托在城里做生意的小姨监护读高中,但他小姨说:"自己孩子也小、生意又忙,小军就全靠班主任了,她也会全力配合班主任工作,只要让孩子安全读完高中就行"。听了这些话,我只好收下小军。  相似文献   

5.
昭艳 《少年文摘》2013,(1):84-85
想着许诺日记本上的简单密码,想着班主任平日对我的夸奖,想着许诺不经意的莞尔一笑,我终于明白了他们的用心良苦。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至少在我16岁之前。那年,我被进城打工的父母带到了城里。我知道父母的意思——他们不想也不希望唯一的儿子就这么在乡下学校荒废了前途,因为他们相信城里的教学水平和师资,更  相似文献   

6.
刘彬 《今日中学生》2016,(19):78-79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从未查阅到父母这一名词,是奶奶告诉我,在我一岁生日的前一天,父母将我扔给了她,就外出打工了.我难以想象八月十七那天,父亲是如何扛着行李和母亲一步一步走出家门的.第二天晚上的月亮,仍像前一晚一样,圆满得像个白玉盘. 姐姐只比我大六岁,而奶奶对我俩的态度却相差上万.  相似文献   

7.
华奥学校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规模较大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弟学校之一,学校里的700多名学生,全部都是来京打工的民工子女。初秋的一个上午,来自河南商丘农村的六年级一班冉苗苗同学正在上语文课。三年前,刚上四年级的她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了北京。虽然在这里已经学习生活了三年,但苗苗至今还在企盼着有一天能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正规的公办学校里读书。“我想去公办学校读书,可是那边太贵了,家里供不起。”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天生视力残疾,父母都在城里上班,所以我很小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奶奶总是用无尽的爱关心着我.不管我要买什么,奶奶总是想尽办法满足我.看到我脸上不高兴时,她总是仔细询问、耐心开导.别人看她那么宠我,就劝她别惯坏孩子,她总是说:"我这孙女,已经和别人不一样了,我不想再让她受什么委屈,凡事能满足的,我一定尽力."  相似文献   

9.
我很幸运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在我记事之前就已经在外打工了,几年才回来一次,可待不几天就又走了.每当我看见别人家的父母手牵着自己的孩子,一路说笑,一路旁若无人地漫步时,我总在想,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和我这样呢?  相似文献   

10.
父母虽年事已高,在老家还种了一点地,头几年我是反对的,怕累坏了他们的身体,近几年随着到处是防不胜防的有毒食品,我倒是支持父母在家种地了,一是有利于他(她)们活动活动身子骨,二来我也能够吃上放心面粉。今年麦收时节回家帮父母收麦子,遇到邻居家因为打工工厂倒闭而被迫回家的青年小赵。他17岁高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已经有5年打工生涯的他因为不会使用镰刀割麦子而待在自  相似文献   

11.
锃亮的锄嘴插入肥厚的泥土深处,暗暗祈祷时,老黄牛的蹄声踏破了春水的清冷。父母朝天甩响精致的牛鞭,耕耘起春天的秧田。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我的家乡是一片绚烂的天地,那里有着分明的四季。春天到来的时候,桃花梨花映山红可以在一夜间全部盛开,漫山遍野,发了疯的美。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庄稼人。听妈妈说,爸爸是在城里出生的,爷爷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错误”而被下放到了农村。从那时起,爸爸就在农村扎了根。就这样,我在农村出生并渐渐长大了。后来,城里来了个陌生人,妈妈让我叫她姑姑。不久,姑姑回城里时,身边多了一个我。妈妈…  相似文献   

12.
中专毕业,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县里一家国有企业——县糖酒公司上了班。但是,一上班我才知道,这个企业的大部分职工已经下岗,只剩下几个留守人员,而且工资只发档案工资的一半。面对着136元的工资,我后悔极了,真想辞掉工作去打工。可是,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因我在县城找到工作而骄傲的神情,打工的念头就缺少了底气。更何况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种观念:谁家的孩子能在城里上班,便成了吃皇粮的,是堂堂正正的公家人。这对全家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在这样的习俗面前我真的缺少勇气向父母提出辞掉工作的想法,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失去这种满足和荣耀,我不想再看到父亲发愁时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我在北京打工的时候,曾和一个女孩子合租过房子,她祖籍贵州,父母就她一个女儿.山水迢迢,行程几千里,再加上长假难请,路资昂贵,她回去一次很不容易,一般回去一次就得间隔两三年的时间.平常只是打电话联系.渐渐的,我发现,她常常在电话里请求母亲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14.
我自幼缺少父母之爱,因为我不满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到南方打工去了,把我一个人寄养在姑母家;然而,我却很幸运.因为我现在拥有一个“老师妈妈”,她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我爱我的“老师妈妈”。  相似文献   

15.
谁是天使     
她是跟着后爸来到我家的。妈让我叫她姐姐。 她高高的个子,身材特别好,可穿着却土得掉渣。我爸爸矿难死了,她很早就失去了妈妈;她爸不久前也当了井下工人,为的就是让她到城里条件好的学校读书。父女俩来到我家门口的时候,我低着头,不肯开口。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天晚饭后,我刚走进办公室,一位女生就泪流满面地闯了进来。她哭哭啼啼地告诉我,说老师背后议论她,瞧不起她,还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弄得我一脸茫然,实在有些摸门不着。这位女生叫张××。当她还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便狠心地丢下她离婚了,一直在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着。她读书成绩一直很好,但因家境贫寒,负担不起城里较高的学习费用,今年开学初,从县城的省级重点中学转到了我的班上。她不愧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成  相似文献   

17.
心里话     
《内蒙古教育》2007,(4):F0002-F0002
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座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但是我们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老师把她谱成了歌,同学把她画成了画,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亲爱的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同学》2005,(11)
1、我叫小浪,出生在南方一个小城市。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很小我就被送到乡下去了。一个有着江南淳朴风情的小村庄。那里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奶奶,一个目不识丁但只要小孙子期末抱着一犬堆奖状回来就笑得合不拢嘴直夸有出息的老太婆。只是她一直都不知道,其实那些奖状都是我向同学借回来的,可惜她再也没机会知道了。奶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去世了。所以我回到了陌生的城里,回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父母身边。也许是太长时间没有在一起生活过,我像陌生人一样抗拒他们。他们总是不停地向我解释当初他们的苦衷,其实我从来就没  相似文献   

19.
她不喜欢这学校 认识絮(化名),是从她的班主任方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开始的:絮小的时候,父母在无锡打工,迫于生计只能把她的妹妹带到无锡,而把絮留在了家乡.转眼絮18岁了,父母把她接到无锡,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她不得不重新从初一读起,让她无法面对的是,比她小四岁的妹妹和她同在一个年级,而且成绩比她好.于是,她恨父母,是他们让她18岁才上初一;她恨妹妹,因为没有妹妹,她很早就可以来无锡;她不喜欢这个学校,因为她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议论着她的年龄,嘲笑她不如妹妹聪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从个案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个案档案: 姓名:马××性别:女年龄:15岁 基本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生活基本自理.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她的周围,最后我得出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亲情的缺失 父母离异,母亲不问不闻,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尤其是近两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放养也很少回家,晚上基本上是一个人,这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