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进行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事实上,数学试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差异,差异即矛盾,解题过程就是有目的地不断转化矛盾,最终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2.
数与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体地说,在解题时,将常数视为变量,从而达到转化矛盾,巧妙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和解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解决面临的数学问题.从哲学角度看,问题就是矛盾,而“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仅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因此,解题的过程,就是分析矛盾特点,把握矛盾着的双方之间的固有联系,积极条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解决方向转化的过程.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决不是把现成的解题方法与现成的结论;简单地抛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研究面临问题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寻找恰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数与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具体地说,就是在解题时,将常数视为变量,从而达到转化矛盾,巧妙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解题的本质(化条件为结论)是一种矛盾的转化,而命题转换是矛盾转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数学解题的过程就表现为命题转换的过程.由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向对立面转化就成了命题转换的根本方向和途径.下面介绍有操作意义的命题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6.
唐挈 《中国考试》2006,(9):46-49
一个宏观物理变化过程,总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而能量的转移或转化过程,都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必然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过程联系在一起.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物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动量的传递,也一定有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在数学解题中,相等与不等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对矛盾又可以相互转化.现结合例题就这对矛盾的互相转化情况予以说明. 一、依据题设条件实施转化有些题目中,常给出了相等或不等的已知条件,我们在解题时,如果能灵活应用这些已知  相似文献   

8.
辩证转化峰回路转袁鹤栾(广东省高州中学525200)世界上任一事物都有其正与反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体,数学中充满着矛盾,解题就是不断有目的地、有效地转化矛盾,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最终解决矛盾,促成对立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相等与不等是解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题时,如果已知等量关系或能得到等量关系。但根据这些等量关系难以解答时,不妨调整思路,从不等量方面去考虑,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另一方面,矛盾的双方又相互依赖(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颜建河 《化学教学》2010,(2):72-74,29
数形结合.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形象直观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及互为补充的一种解题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灵活性,是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探求解题思路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也是一个老课题 .以往人们大多根据已有的经验从思维的角度总结了不少真知灼见 .现在笔者想从数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试图得到另一种探求解题途径的思考方式 .1 探求解题思路的哲学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探求解题思路作为一种特殊的事物也必然如此 .数学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差异 ,数学题与解题者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就是矛盾 .“题设”与“题断”是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中要解决的一对…  相似文献   

13.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根本规律。它告诉我们,有矛盾的对立,就有矛盾的统一和相互转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相互转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就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具体和抽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例谈辩证思维下的数学解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的本质是反映客观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的相对统一和相互转化.因此,辩证思维的关键是抓住对立双方的联系与转化.反映在数学思维中,即应重视研究对象的数量、空间形式和结构间的内在矛盾,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辩证规律来指导数学解题,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就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来讲,一分为二是普遍的.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摩擦力存在的利弊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组织行为中的哲学问题,主要是指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好组织中的各种矛盾。一个组织包含多种矛盾,它们彼此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一个组织行为的运行过程都是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统一过程。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是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8.
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科学原理,也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公认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联系过去讨论中的有关看法谈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的趋向。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我们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同样,我们所说的斗争,乃是互相依赖着、  相似文献   

19.
数学解题的本质(化条件为结论)是一种矛盾转化,而命题转换是矛盾转化的表现形式,因此数学解题的过程就表现为命题转换的过程.由于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所以向对立面转化也成了命题转换的根本方向和途径.下面介绍有具体意义的命题转换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转化思想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转化思想是最基本、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数学解题思想,解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在转化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细致的观察、合理联想、缜密推理、提取相关知识、调用合适的方法加工、处理信息、逐步缩小题设与结论间差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