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高校,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摇篮。作者简单分析了武术在高校内相对其它项目开展不好的原因,总结出在高校内建立武术队,进行武术比赛,对武术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武术团体表演在高校运动会中,越来越收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已经成为了很多学校校运会开幕式不可或缺的项目.本文通过对大连市高校运动会开幕式的武术团体表演项目的编排和训练的研究,结合多年武术团体表演工作的经验,对高校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武术表演的编排和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保持和延续武术这一传统项目,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据调查,湖南省高校武术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至2006年10月止,湖南省已有10年没有开展大型的武术比赛,这是武术在湖南省高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通过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涛 《考试周刊》2010,(3):152-153
武术在高校体育专业中是一门重要课程.因其项目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心理原因而直接影响到对武术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对武术本身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可见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与总结,就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武术中如何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探讨,旨在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层面的问题而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生于一体,从人的整体现出发,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至外,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修炼.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多异性,学习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普修体育课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抓住教学中的主动权,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武术教学和其它项目教学中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武术项目独特的运动特点,使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教法、手段又有不同之处。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搞好高校武术教学.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增强体质,医疗保健方面都有一定作用。高校体育课已将武术列为主要课程之一,并越来越重视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 高校武术教学是以传授武术套路为主要教学内容。武术套路是按一定规格将单个攻防动作编串成套路,进行练习的方法;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化锻炼形式和表现形式、每个套路中的每个动作是按个人主观意识对动作含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有序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部分高校将武术散打作为体育训练项目之一。如何提升散打教学质量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职人员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教学四要素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其对提升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术运动是运动创伤的多发项目之一,就当前高校武术运动员创伤的种类、例数、与相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供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辛思聪 《成长》2021,(2):65-65
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学校体育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其价值体现,武术的武德教育则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但是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项目的传播与推广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如何将武术独特的价值极大地体现和发挥,也具有十分必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武术作为时尚性的选修或必修科目,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武术教学的创新,也围绕着如何立足传统武术文化,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教法与目标等.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也随着高校体育教改而不断地实现突破,尤其是在其功能的拓展性开发,把其健身功能、防身功能、修身养性功能与健美功能充分结合起来,呈现了全新的时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节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武术套路节奏理论的各个要素。从理论角度对武术套路的节奏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进行补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是中华民族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种武术竞赛的开展,以及竞赛评分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统一,武术文化内涵及理论研究的滞后,武术做为运动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的发展。文章认为,武术是一门学科,武术运动必须有完整的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做基础。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必须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以增强人民体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前提,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套路的民族性和散手的时代性代表着武术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套路是武术文化纵向发展的代表,而散手则是武术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是武术文化横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重要代表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武术套路的本质特性——攻防技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击性由盛到衰这一变化,使得武术套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运动技术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厚。  相似文献   

15.
稠禅师是有文献可考的少林寺最早武僧,但稠禅师幼年习武与少林寺无关。初祖跋陀从未传教于稠禅师武功,健身自卫是稠禅师发愤习武的主要动因,北朝时期的稠禅师幼年习武是在邺,他是带着一身武艺到的少林寺。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他文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体育文化资源丰厚,为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武术文化的竞争力,全面分析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发展武术文化产业,需要创建有实力的武术文化产业运作公司,进行武术文化产业间的行业整合,采用多种模式经营方式,开拓武术消费的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全世界人民从事武术娱乐、健身等消费,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武术运动和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吸引更多的人群练习武术,提高武术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一颗明珠,在国内外具有重大的影响。2009年第5期《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武术研究专栏"刊登的校外几位学者的文章,从不同层面对中国武术有关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创新的学术观点,丰富了武术理论宝库,为提升武术学科建设水平和促进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国的“国术”、“国粹”。武术最迟在唐朝已传播到海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五邑人在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殊有作为。武术大师陈享、黄宇文、余志伟等人在世界各地设立武馆,收纳洋人弟子,传授武艺,弘扬武德,伸张正义,彰显中华文化传统,为中华武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武术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从事武术英译的工作者必须从跨文化视角对待翻译。本文在分析武术语言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从武术哲学,武术术语及武术拳械三个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方面,来审视解析武术英译这一跨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