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与“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两个方位名词,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用“左”用“右”大有讲究。周朝、秦朝、汉朝时,以“右”为尊,世家大族称“右族”,皇亲国戚称“右戚”,西周大学称“右学”,专记历史大事的史官称“右史”。那时右尊左卑还具体表现在居住的方位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普通平民则居市区之左,等级十分森严。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言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这里的“闾左”指的便是居住在里门左侧的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亦写到,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是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尊卑贵贱常常用“左”、“右”来表示,且情形各异。古人崇“右”,在官职、地位上,以“右”为上、为贵,重要的职位称右职。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相如官职在廉颇之上,上朝的时候,相如要站在廉颇的右边。《〈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使。”“……士萃于左丞相府。”这里的“左”、“右”有“副”、“正”之分。古时豪族大姓称“右姓”,富豪大户称“豪右”,皇帝的贵戚称“右戚”。如《后汉书·张衡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南…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言文,常会见到“左官”“江左”“闾左”“左衽”“虚左”“右职”等词语,这些词语都与左、右相关。因此,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左、右词义,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句含意,提高鉴赏、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a.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黄霸传》:“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右职即高职。 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①职位低,…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相似文献   

5.
古人常用左右两字表地位之尊卑上下,然而究竟孰尊孰卑,不能一概而论,须从古代礼俗上一一辨析。周秦汉尚右,以右为上位。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而廉颇则忿忿不平:“吾羞,不忍为之下!”由此可见右者为尊。《前汉书·公孙弘传》:“守成上义,遭遇右武。”颜师古注:“右,亦上也。”意思是守成(治国)以文治为上,作战(引申为打天下)则重视武功。了解了右即上,且可引申为“高贵”、“重视”、“重要”诸义,那么古代称帝王亲近的亲戚为“右戚”,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把重视文化学术、崇尚文治说为“右文”,重要职位冠之为“右职”等语言现象都好理解了;反之,古人以左为“僻左不正”,故称仕于诸侯者为“左官”,以示其地位  相似文献   

6.
位次与尊卑     
一、古代官职右尊左卑,右为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贬宫古时叫“左迁”,如:‘等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二、古代居住右等左卑。秦汉时,豪门大族住在街巷的右边,叫“豪右”。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穷苦百姓住在街巷的左边,叫“阎左”。如:“发间左适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三、古时乘车左尊右卑(战车除外)古人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另一位在车右陪乘叫“接乘”,起…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以相如功大,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句话。句末的“右”,即“上”。意思是说,相如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但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还有这样一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课文注解为“正副统帅”。显然,周瑜是左都督,是正职;程普是右都督,是副职。那么,“左”比“右”又高了。一会儿“右”为上,一会儿“左”为上,岂不矛盾吗?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呢?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左”和“右”两字的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它们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用,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当“左”和“右”分开用时,它们常有以下两个意义。首先是表尊卑。不过,表尊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就名位而言,古代尚右,往往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即是  相似文献   

9.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10.
《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成渔阳”一句,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1978年版)是这样注释的:[发闾左适(zh(?))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调派去驻守渔阳。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间右。闾左就用来指贫苦人民。适,同“谪”,调发。戍,守边。渔阳,在现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上解释不够正确。“适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般说来,人类的左半大脑比右半大脑更为发达,这是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使用右手的结果。唐朝的孔颖达在《左传·襄公十年》疏里就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这自然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左贱右尊的尊卑观。董勋《答礼》言:“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被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官职比廉颇大。《琵琶行》一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就表明白居易的官位是降职,人是被贬…  相似文献   

12.
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蔺相如自完壁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和如列传》一课中,编者对“列传”作了这样的注释:“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这样的注释,可能是受了张守节的影响。张守节引用裴松之的《史目》说: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于是编者照此推理:“列传”纪述的当然是天子、王侯之外的人物了。旧时为《史记》作注的现存只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在官职上。古代“尚右”,把右作为上位,比左的地位高。大家都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两件事,蔺相如立了大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选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右”,教材注为:“[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教材第三册又选了《史记·魏公子  相似文献   

16.
新订《语文》高一册231页对“位在廉颇之右”的“右”字作注说:“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而高四册279页对“虚左”的“左”又注说:“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同一部教材,对“左”与“右”的注释近乎自相抵牾:右,是上位,左,也是上位,到底哪是上位?给学子以迷惘。  相似文献   

17.
“右”,高中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为:“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左”,第三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句释为:“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在古代究竟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辞源》956页“左”字条①:“方位名。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古时常以东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9.
传记是一种采用文学手法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纪实性散文体裁,也称传。它以史实为根据,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我国,司马迁的《史记》可谓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他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便分别记叙了项羽等人的生平事迹,其间还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进行评说。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记叙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一种是以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的文学性传记。具体说来,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史传这是指史官写入正史的人物传记。这种体裁,取材于历史,作者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虚构。名称有叫“列传”的,也有称“传”的。不论称列传还是称  相似文献   

20.
《阿房宮賦》的“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参原同志在《〈阿房宫賦〉,譯解》(見《人民教育》1962年2月号)中說:“戌卒:充軍的囚徒,这里指的陈胜、吳广”。此解殊为不妥。《史記陈涉世家》載:“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漁阳,九百人屯子大澤乡,陈涉、吳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发閭左”有两种解釋,《史記索隐》說:“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秦时,复除(免役)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者,尽发之也”。又說:“凡居以富强为右,貧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