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基础科学教育研究与建构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兵 《科学学研究》2002,20(6):571-576
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教育界在理解建构主义与教育研究之关系问题上的差异 ,分析了“社会建构论”对于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意义与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总结了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的建构性,但却把技术的建构性当成技术的不可变易的本质。哈贝马斯看到了技术的社会性,但却把技术的社会性当成技术不可变易的本质。芬伯格批判了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的技术本质主义,论证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技术理念技术是人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3.
实体论技术观和建构主义技术观对于技术演化路径的描述都是不完备的,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进路则开辟了一条理解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复杂图景的新途径。文章从技术演化的内在逻辑和社会语境解释两个层面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替代传统网络的动力机制,进而基于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视角,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探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塑造社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领域,特别是科学哲学领域,社会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成为极为时髦的哲学话语:知识的建构、技术的建构、权力的建构……,如何理解建构主义呢?文章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验主义、后现代主义角度给以分析,揭示建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拉图尔通过自己的关于科学形成原因的新解释学说,提出了新的对称原则,即取消自然与社会的对立,来试图从科学的社会建构转向科学的建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科学是在行动者网络中被建构的,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也相继形成,从而转向于一种新的科学观。他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主张在科学的建构中对社会进行重组,实现主客统一。拉图尔认为自己脱离了社会建构主义的阵营,但通过考察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强纲领的几点联系,我们发现他的理论仍然坚持科学的社会建构主义的一般原则,其实是对更广阔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构王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多元的要求,升向教师的传统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论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开放性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创建和谐课堂;以差异为依据,鼓励学生多元理解;以教学情境为依托,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做教学型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孙菲 《内江科技》2008,29(1):74-74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教育理论的主导。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语言就是建构个人知识。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多元的要求,并向教师的传统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论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开放性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创建和谐课堂;以差异为依据,鼓励学生多元理解;以教学情境为依托,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做教学型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论把技术界定为一种社会行动 ,技术要素包括参与了技术发展的各类因素。然而 ,社会行动并不能包括技术的全部 ,本文尝试提出“技术是部分地社会建构的”这一命题 ,建立了一种技术内容的“可塑因—不可塑因”的二分法。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界定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它包含了一种建构论的政策思想 ,强调政策工具的地方导向和行动导向 ,并涉及政策的有效作用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佐玲 《科教文汇》2007,(9X):95-95,105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构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可行性策略。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