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性相近,习相远"隐涵人性善恶二重性的意识,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立论前提和基础。孔子儒家学说与其人性论之间蕴涵着人之可塑、当塑、需塑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生性善恶二重性的引证分析,说明孔子人性论及其建立的儒家学说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人性的重要,从人性角度关注人类学习,其中有许多观点与儒家观点如出一辙,具有相关性。本文针对人本主义相关理论与孔子教育思想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老聃、老莱子、孔子,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郭店楚墓竹简》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在地下埋藏了两千三百多年,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是中华文明的元典。老聃从理论上构建了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系,老莱子从实践上丰富了道家哲学的治世内容。孔子从人文本原观出发,对历史典籍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洙泗儒家在孔子之后,对孔子提出的独到看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儒家学说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春秋道家企望人类社会像大自然一样和谐有序。早期儒家主张以天道精神构建人类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先秦各家学说多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更是以具有浓烈伦理精神见长。本文写作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孔子伦理思想的涵义、特征、及其内容,并对其伦理思想作简略评述,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孔子有众多的门人弟子,他们各有各的特点、长处和优势。门人弟子在孔子生前和逝后对孔子多所助益,他们尊师重道,给孔子以精神鼓舞;他们照顾孔子日常起居生活,使孔子安心从事各种活动;他们维护孔子威信、宣传孔子,扩大孔门弟子集团,使孔门团结;他们提升孔子学问道德;他们慷慨资助、并跟随、保护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思想学说;他们辅助孔子设坛教学、为政治国、整理典籍;他们践行孔子为政治国理念、传播孔子学说,发展儒家学派。门人弟子对孔子的助益是多方面的,是相当之大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助益孔子是不可能闻名当时,也难以蜚声后世的。一言以蔽之,孔子的炼成,儒家的形成,儒学的盛行,孔子门人弟子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6.
郭强 《文教资料》2013,(24):64-65
儒家思想在古代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儒家的继承者,孟子则积极深化并推动了孔子学说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与延伸,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孔子地位,同时也使儒家学派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学"为内核,以"礼学"为外在规范的仁礼统一 思想学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发扬光大,建立起人格平等的仁学思想体系.但自汉代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对孔孟学说进行了阉割与篡改,使儒家学说变成为货真价实的、为维护落后制度服务的"礼学".客观地理清儒学的本来面目,历史地认识孔孟思想学说,在学术研求方面有着重要义意.  相似文献   

8.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礼乐学说是儒家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独特的视角对人们在交往中构建的社会共同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礼乐作为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人与人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巨大意义。孔子和荀子的礼乐学说是儒家礼乐学说的基本内涵。它们先后相继,不断深入,不断扩展,对礼乐的基本含义、礼乐的相互关系和礼乐的作用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表达出其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即使在今天,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