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高中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产生“台阶”,既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思维发展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  相似文献   

2.
“粗心致错”是指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致使不该错的作业做错。这是一个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本人懊丧的问题。如漏题、抄错数字、简单的计算错误、忘写单位名称、不写答句、填序号却填了答案等等,都不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掌握,而是由于“粗心大意”所致。如何认识学生的“粗心致错”问题,找出“粗心”的原因,采取措施,使学生变“粗心”为“细心”呢?一、“粗心致错”的原因分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并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学生作业粗心致错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结果。内因来自学生自身方…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流失是社会和学生的双重不幸。笔者曾经以六个镇级中小学为样本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造成学生显性或隐形“流失”的原因96%是“厌学”,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67%是“不会”,“不会”的主要压力93%来自以“数学(算术)”为代表的“理科”。  相似文献   

4.
顾嫣宏 《海南教育》2014,(18):92-93
不少学生面对曾经错过的题,“吃一堑”却并不能“长一智”。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开展错题分析,教师对学生错题的分析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分析,学生的“订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分析”。订正只是“会这题”,而没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就引导学生“会一类”,当然更重要的是“会思维”。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提出了体育教学可通过“正确引导”“择优教材”“优化教法”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畅想有据     
吴伟国 《现代教学》2010,(12):68-68
我们提倡让学生畅想,但畅想应有依据。在一些小学的课堂里,常常见到一些戴着所谓“创造”“创新”光环的学生“畅想”,有些不着边际。执教教师也很尴尬:否定学生吧,怕打击了学生的热情,造成教学冷场;鼓励学生呢,总不能故作姿态到这么一个境界,总还有做教师的起码的理智吧!问题出现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教学处理“简单化”,没有让“畅想”获得“依据”的支持,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朱方 《学周刊C版》2010,(3):89-90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有少数学生掉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样的学生被称为“潜能生”。笔者试图探讨出现“潜能生”的原因,并且找出转化“潜能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只有在找准学生“自理能力”不足的原因,深刻理解“自理能力”内涵的前提下,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拓宽学生“自理”空间,提供学生“自理”保障,才能不断提升寄宿制学校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9.
薛耀军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2-124,F0003
解决“问题学生”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问题学生”是一特定概念,有其特定表现。“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学校外部和内部原因。要辩证看待“问题学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学生行为上的“不是”都是有原因的,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准确分析学生的“不是”之“是”,才能转变学生的“不是”,抑或容忍、接纳学生的“不是”。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不适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等,而课程不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课程视角探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课程资源的“城市取向”。“农村课程”无区别于“城市课程”,“城市课程”占据了“农村课程”市场。这一切实质上使得民间课程资源处在了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发展视野之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是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2.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取向”。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已不再具有“基础”的特征,“难、繁、深、多”的内容和要求越来越偏离学生发展的基础。这种“专业取向…  相似文献   

12.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些“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有效管理,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关乎着学校的发展稳定。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形成原因、特点,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学生写作文时“搜集材料难”的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旨在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到习作,不少学生就“头痛”、“心烦”,更有甚者“谈文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许多教师对学生“怕写”、“没得可写”也颇感头痛。其实,只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病症”,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良方”,对症下药,就一定会“药到病除”,让学生放松心情,踏上愉快的习作旅程。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的错字中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中低年级学生把“凯”字右边,“游”字的右边写成“文”,是受已学的“做”“改”“放”“敢”“敌”字的影响,为避免出错,教生字前要认真备课,联系以往学生作业中的差错,找出一些形近字做比较,并把易错的部分用彩笔写出,加深学生印象,防患于未然。有的字之所以写错,是学生对字义理解错误所致。如“应接不暇”的“暇”,多数学生把“日”旁写成“目”旁,原因是教学中老师只按参考书上的意思“由于鸟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教给学生,于是学生理解为眼睛看不过来,与眼睛有关,便写成“目”旁  相似文献   

17.
从课程视角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丽云  孙利 《教育探索》2003,(12):21-23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课程的视角探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课程资源的“城市取向”,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取向”,课程标准的“城市取向”,课程理论和课程内容的“政治伦理取向”,课程决策的“强势群体取向”,等等。这些原因使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业上产生失败感,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人均收入较少,办学经费短缺,因而学业困难和无经济支持也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结束后,鉴于学生对秦末历史比较了解和颇有兴趣,特别是不少学生对秦亡原因的简单认识——“亡于暴政”,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题:秦朝灭亡原因之我见。  相似文献   

19.
时常听到一些老师的评价:“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一届不如一届了。”起初不在意,听得多了,不由人不深思:学生真的“一届不如一届”了吗?我看未必。据我分析,恐怕还是别的原因让教师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师们“叫苦连天”了呢?  相似文献   

20.
秦庆华 《课外阅读》2011,(3):214-215
在习作教学中,“写不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是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天地广阔,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写”;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写日记,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会写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