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与创作主体及其所拥有和从属的意识形态有着必然的关联。意识形态作用于创作主体,进而影响情节结构。意识形态外化为情节结构具有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一为“无意识”情况下意识形态的运作在情节结构上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又分为历史承袭性和当前主流意识强制性两种情况;一为作家按其自觉到的观念和方式安排情节结构时意识形态运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论的视野中,歌剧是由贯穿其始终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且起主导作用的音乐来揭示的、在舞台上进行、并包含语言的一系列戏剧情节所 构成的戏剧。音乐在歌剧中占据支配或统治地位是对音乐“质”的说明,音乐贯穿歌剧始终是对音乐“量”的说明,音乐在整部歌剧中起主导作用是对音乐“功能”的说明。歌剧与戏剧、戏曲、音乐剧在历史起源和发展、结构、音乐功能、舞台表现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传奇剧的情节结构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从传统情节观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剧中场景组合模式、情节的起承转合及冲突的层层分析可窥以概貌。另外,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情节观也有助于对其作出新颖的解说,由此进一步揭示莎士比亚传奇剧的“话语”层面与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中的人物,兼具叙事学“功能性”和传统批评的“心理性”的特征,但因他们轻重有别的地位身份,不同角色在戏剧中安排的差异,在这两个方面各有偏重。其中的杨龙友因在戏剧结构建构和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而具有突出的功能作用和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5.
“结构第一”是李渔戏剧理论的经典命题和核心观点,表现出一种重视戏剧结构的审美趋向,其“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结构原则,标志着戏剧创作和评论开始了从“重曲”到“重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蒋承勇 《东吴学术》2023,(4):5-18+2+161
古希腊悲剧和史诗高度重视情节与结构,这种传统深深影响了西方叙事文学。从史诗到传奇再到浪漫主义小说,西方叙事文学以情节的离奇、曲折见长,情节的发展演变、故事的结构布局尚缺乏生活的“必然律”“可然律”;现代现实主义叙事文学则在“必然律”“可然律”方面标示了历史新刻度。现代现实主义之前的西方叙事文学虽然情节的叙述都符合“整一性”要求,通常也都呈“线型结构”,但空间转换与时间逻辑并不紧密,因而缺乏真实性。现代现实主义叙事文学在叙事方法上体现了一种事理逻辑和实证理性,时空转换通常清晰而有序,逻辑性和真实性强;现代主义叙事文学以表现主观的“自我”为中心,形成了结构上的“立体格局”,时间、空间、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观念被打破。不过,现代主义在情节结构上并不与现代现实主义完全割裂。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作品虽有对既往文学的“反叛”与“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的“断裂”,而是在“创新”之深层蕴含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古代戏剧是我国文学殿堂的一朵艺术奇葩,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家族的大团圆。本文尝试从大小事件的安排、时空关系的组织、因果关系的设置、幻化和写实的手法四个方面探讨古代戏剧的情节结构,  相似文献   

8.
回顾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内容,当情节一幕幕演绎之际,我发现,无论是小说场景布置还是人物语言以致情节结构抑或其他要素,小说《孔乙己》竟然更像是一场以咸亨酒店为舞台背景的独幕剧。因此,本文拟就戏剧的诸要素如舞台背景、戏剧矛盾、舞台说明及人物台词等角度试图说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戏剧特征,而并非否定它的小说文体属性。而探究小说的戏剧因素或许可以为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戏剧独特的戏剧要素和构建方式为合代提供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结构和有机的形式,不仅使他的威塞克期泸说在美学上独树一帜,而且还为英语小说建立了一种新形式-相对单纯的背景、精巧的结构、不枝不蔓的情节,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小说的变革要求,虽然这种形式与后来小说界的“非戏剧化”的倾向背道而驰,但它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陈规仍不失为一种背叛。  相似文献   

10.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是末夫妻离合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形成了合拢式模式。此一模式的形成既受到其时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为主流的社会思潮的深刻影响,又与当时部分小说家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这类题材的小说结构艺术的积累以及一定的戏剧结构艺术成果影响有重要联系。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揭示出一定的有关小说发展、小说思想发展的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12.
田汉的早期创作是对于“新浪漫主义”的自觉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思考.本文将以“死亡”为线索,探讨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词体的功能不仅在于“言情”。其叙事性的词作 ,格局小巧如特写 ,情节跌宕如戏剧 ,人物刻划如小小说。故事好看 ,风格活泼 ,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4.
《歧路灯》的情节结构主要是围绕着谭绍闻的生活经历展开的,在这个中心人物之外,小说写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故事,但每个故事又都与谭绍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形成了该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以一个中心人物安排情节,采用“伏线千里”以及“穿插”、“结住”等手法来组织故事结构。这种新奇独特的没有落入传统写法的结构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是一个独创。  相似文献   

15.
缪塞是19世纪法国的伟大剧作家。其剧作的思想内容比较狭窄,然而结构却独具魅力。他的剧作结构,既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也深受莎士比亚的影响。其剧作在人物、情节、形式上也都有精心的结构.其戏剧结构手法中有很明显的莎士比亚遗风。  相似文献   

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精妙的叙事艺术,历来为人赞赏。这主要得益于诸多“巧合”与“不巧”的情节的巧妙组织与结构。而所有“巧合”“不巧”的情节又都统摄于“结构逻辑”“线索逻辑”“事理逻辑”“情节逻辑”的叙事逻辑之下,这使得故事反常而又合道,彰显了叙事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7.
通观樊粹庭现存49部戏曲作品,其结构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整体的有机统一,首先结构完整统一,其次情节段落间过渡自然,如剧情体制以"一人一事"为中心,行当布局以生旦贯穿;二是情节编排上正反搭配,在结构全局和局部之间、情节段落之间都遵循相反相成的原则;三是场面选择上主次分明,对戏剧效果突出的场面重点表现,在与主题、主线、戏剧性相关的情节中,选择最能准确表现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场面做重点开掘。  相似文献   

18.
缪塞是19世纪法国的伟大剧作家。其剧作的思想内容比较狭窄,然而结构却独具魅力。他的剧作结构,既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也深受莎士比亚的影响。其剧作在人物、情节、形式上也都有精心的结构.其戏剧结构手法中有很明显的莎士比亚遗风。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重抒情,而忽略情节结构,这种观点只抓住了元剧结构的主流,并未反映其全貌.事实上,元杂剧在情节结构上并不都是写意性的,而是"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等剧印证了"写实"也是元杂剧的一种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戏剧情节突变艺术的角度,用“发现”和“突转”的戏剧理论,阐述了京剧《打渔杀家》的戏剧特性,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