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五、六年来,虹口高级中学大力推进"绿色生命教育",以绿色班级建设为载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班主任开展生活德育,注重德性的体验,在班级工作中,"以友引领。以情熏陶",密切了师生关系,活化了德育,大大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一、以绿色班级建设为载体"绿色班级"是指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师生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背景】生态课堂这一理念衍生于生本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把课堂教学当做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创作一种人的生命存在,促进人的生命万岁发展,提高生命质量。我校于2013年把"生态语文"课堂作为教改方向,目的就是通过"三多""三练""三需",建设体现出"生活""生动""生命"作为生态课堂基本特征的高效课堂。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成为一大理论创新亮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每一"理念"增添了一个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生动地将"理念"指向了"行动"层面,并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如果说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生为主""学生主体"的理念广为提倡。然而,就我国小学一线现状来说,"学生主体",特别是回归生命、还原生命意识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远远得不到体现。生命和道德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附,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脱离生命的德育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为此,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要关爱儿童生命,突出儿童生命,更要基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开展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儿童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2013,(13):22
编者按: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绿色课堂",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是针对重构"知识课堂"而提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两者并非等同的概念,其在概念、理论基础及构成因素上有着诸多区别。"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都"以人为本,以生命发展为目的"、"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因而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是互相影响的,这两种课堂理念在促进生命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应该成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选择一所职校的新校区建设作为"独家报道"的内容,似乎有些太"技术"了,单纯的基建行为原本不足以纳入我刊"观照教育现象"的范畴中。可是,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却以其独有的特色开了一个先河。这个特色并非仅仅是显而易见的那些高精尖的建筑技术,和高大上的建筑规划——当然对于一所学校的建设来说这些也是难能可贵的,而是在行为背后蕴含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就是"三个结合"。首先,理念与行为相结合。建设类职业学校紧随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并在新校区建设中全面应用,知行合一。其次,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建设"绿色建筑""绿色校园",采用"绿色规划""绿色施工",和谐统一。再次,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绿色技术"尝试"绿色应用","绿色建筑"尝试"绿色教育",充分利用新校区建设的便利,发挥教育效益,满足建设类职业学校的专业需求,表里如一。这些理念和做法,当然不仅仅只能应用在新校区建设上。  相似文献   

8.
谭娟 《江西教育》2022,(11):56-57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习为核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确保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本文基于"以学习为核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建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五学"即"预学""展学""做学""思学""拓学"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绿色教育最早源于环境教育,后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绿色教育的精神实质是"尊重"。从哲学视域出发,尊重是主体对客体作出的反应,绿色教育"尊重"的主体为教师,客体主要为"生命""规律"和"差异",称为"三尊重"。绿色教育要求教师对于"生命""规律""差异"分别加以注意、遵从,予以积极评价,并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进行富有生命力的"低碳教学",促使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乔良好习惯;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渗透低碳理念;关注低碳化的常态教学细节,努力让低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走进"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人的生命只是历史河流中的沧海一粟,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的秘诀是什么?在文明之轴心时代,孔子提出了一套合乎本体生命需要的原则,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十二字指引着个体应该具备"道、德、仁、艺"才可以使生命变得有意义而充实。"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孔子倡导人们拥有奋发追求的人生态度,提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促进儿童生命的生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展开"自主建模""意义建模"和"方法建模"。通过"情境建模",让数学焕发无穷的魅力,引领学生数学生命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性,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泛化""窄化"等现象,也要克服生命教育"神圣化"和"课程化"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更要抓住生命化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特点,从传递生命化理念、教授生命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生命历程的意义与快乐、培养生命践行能力等多维度来构建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科学,教育生态化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校在"构筑教育生态化平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实践和探索,充分体现"绿色"理念;我们倡导"绿色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渴求着成就自己——这也是对生命的自然诉求。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和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要引导他们不单是"学会",并且"会学"。这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的教,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而不是教学生"是",还是"不是","要这样"或"不要这样"。学相声讲究的是"学""说""斗""唱",而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在"趣""说""写""作""问"几个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0-17
唐君毅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心灵""生命""存在"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共同揭示了人的真实本质和内涵是在永恒的现实经验历程中得以实现的。这成就了人的意义性生存方式,并在意义世界中,"心灵""生命""存在"获得了实在的内涵,可以被人们完整地理解或把握。唐君毅认为,"心灵""生命""存在"三者不能被"悬空孤提",否则人们将难免陷于意义的"无明"之中。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绿色"象征着春天和希望,象征着科学与先进,象征着生命与生机.大学与绿色有着本源上的联系.大学应该是绿色的,因为大学校园是绿色的,大学精神是绿色的,教育理念是绿色的,个体生命是绿色的.然而,当今大学层出不穷的学术腐败、大学师生的自杀以及师生教学中存在的功利现象,昭示着大学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依靠社会、高校等多方努力,建设具有真正绿色含义的"大大学",让绿色成为大学亘古的风景线,才能找寻到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更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沧州市水月寺小学的文化基色。水月寺小学开展的"绿色生命教育",紧紧围绕"蕴育绿色童年,探寻生命美景"的办学理念,依托"七彩阳光生态体验"教育工程,通过生命与成长、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生命与价值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1.在活动中感受生命教育的精彩。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三月是学雷锋月,学校号召学生们发挥最大能力为学校或社区做好事,各班评选出身边的"小雷锋",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们还自发组织起来,用自己积攒的零用  相似文献   

20.
"尊重教育""绿色教育""生命教育""阳光教育""三格教育""乐学教育""温暖教育""创新教育""生活化教育""成功教育""情知教育"……翻开甘井子区特色教育的相关材料,真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并且在每一个理念背后,都有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