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套地理教材的编写成员是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大学教授、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的专业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其中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 6位核心成员 ,保证了教材编写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编写的。在贯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的基本理念的同时 ,我们始终坚持以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 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会独立或者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技能"。并指出要"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课程标准将乡土地理教育作为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对于模块设计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关注乡土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题之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等课程目标,给乡土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引课环节(课堂导入)中充分运用乡土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地理教学有机渗透乡土教育的最佳形式,也是实现课程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高中阶段地理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1]。《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适应这种变化,根据《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必修  相似文献   

7.
一、高中区域地理教科书中案例的设置分析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中案例的教学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课标明确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相似文献   

8.
一、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和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共10本,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其中,必修3本,选修7本。地理Ⅰ(必修)是必修教科书的第一本,由自然地理知识组成,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在物理环境科学中,该词语被广泛采用)、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结构特征、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与空间特征。地理Ⅰ(必修)适应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时间为36学时。一、地理Ⅰ(必修)的编写原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是编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普通高中地理实证型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依据现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现代网络环境及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收集并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开发、设计,在课堂教与学中呈现客观存在的事实,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验证所学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正确性与普遍性的课程再开发和师生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已进人实施操作阶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点和精神追求。《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地理课程的具体化,也是地理课程特点和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逯克英 《学周刊C版》2011,(10):132-13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叫,强调“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新课程目标透析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稿)颁布之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目标的理念和精神,把提升学生"多维语文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核心。因此,语文新课程改革走向在课程目标中集中体现出来。本文通过透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目标理念及其渗透在各层次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深刻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中学课程改革的精神 ,2 0 0 3年 3月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此指导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教学的实施、地理教与学的评价。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 (湘教版 ) ,已通过教育部审核 ,并将于 2 0 0 4年秋季在国家级实验区 (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 )试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将有利于教材评价与实验教学。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地理I》由前言以及 1、2、3、4章组成 ,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 ,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湘教版高中《地理I》…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资源,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乡土地理具有亲切感、可再见证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家乡的故土情结,可激发学生建设并改造家乡的志向,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有效利用成为突出问题。一、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库的作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库与乡土地理教学过程关系密  相似文献   

16.
王晨  肖燕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44-346
对比研究国内外多学科渗透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现状,发现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多体现在对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缺乏系统的地理与多学科渗透教学的研究。国内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涉及了地理与各个学科间的渗透研究。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时代性与跨学科性,因此以新课标、新教材为立足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是高中地理多学科渗透教学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力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工作。本文探讨山区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相关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要: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于安徽省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教育实际,高中阶段在完成地理必修、选修Ⅰ学习后,开设地理选修Ⅱ地方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追求形成对环境教育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组织体现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注意把握与高中地理必修2和选修Ⅰ模块6课程的关系。作为地方教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力,以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使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地理实践力的内容,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措施。文章依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分析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省决定从1991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下简称高中会考)。地理学科属于高中会考科目之一。为了给我省高中地理会考提供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并让广大师生明确地理会考的内容、范围和具体要求,以增加复习备考的透明度,我室制订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会考纲要》(以下简称《地理会考纲要》)。《地理会考纲要》是以国家教委1990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有关高中地理必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现行高中地理必修课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