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民主党是在第二次宪政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小党派之一,本文拟通过考察其对重庆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大会等当时国民普遍关心的时局中的立场,探求以其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派对国民党实施“宪政”和对中国共产党要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态度,初步窥探其在宪政运动中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2.
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初国会在曹锟当政之后仍艰难地运作.国会衰亡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国会议员腐败、国民政治训练不够、军阀的蹂躏破坏外,尚与曹锟贿选后国会党派构成的变化,政治家的当下利益关怀的转移,以及当时国人政治思想日趋激进,政治家和一般民众急于寻找"最新最好"的救国方案,对继续实践以多党制衡为内涵的国会政治失去了耐心这一政治语境有密切的关系.直到后来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形成,国人才意识到这一政治抉择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国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的核心组织,由人民通过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控制权,是民主和进步的象征。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派系、政治派别为了争夺和控制国会,演出了一幕幕的闹剧国,会这个民主政治的标志也历经劫难。本文仅就这一时期国会的演变做一概述。一临时参议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最初,由起义各省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决定成立参议院做为国家临时的立法机关。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当时共有议员42人,  相似文献   

4.
《这样的战士》作于1925年12月14日。鲁迅说:这篇“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的。这里所说的军阀主要是指北京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段本来是袁世凯手下的大将,在北洋军阀中属皖系。1924年11月,他任军阀政府的“临时执政”,对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反对领导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反对进步的孙中山和爱国的人民群众。鲁迅把段祺瑞等统治的年月称为“可诅咒的时代”,把他们势力范围下的区域称为“可诅咒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1,(7):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临时国民会议”和解方案一经提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便识破了袁世凯独揽政治重建权的真实意图,灵活又不失原则地坚持基于自身召集“临时国民会议”,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共和代议制度。在考辨史实基础上,本文纠正了在近代史学界长期盛行的两个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拒贿议员”成立国会非常会议,以期维持“法统”,继续作为立法机关、民意机关,参与政治生活。但是,民国第一届国会既久为人民所厌恶,非常会议也未能取得任何政治力量的支持,控制着北京政权的段祺瑞更是极力反对,加之内部的分歧与涣散,非常会议的目标终未能实现。虽如此,拒贿议员所进行的努力和斗争,对于制约段祺瑞执政府的军阀政治,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民主共和思想观念的宣扬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5年11月,北京工界、学界发起国民大示威运动,掀起了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为目的的群众斗争高潮.当时,这一斗争被称为“首都革命”①.这一群众斗争是五卅运动的继续,是大革命时期北方革命运动高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群众斗争掀起高潮之际,中共中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最近北京连日的民众示威暴动,已是人民夺取政权之起点,在民国十四年军阀混战史上,现出一条政治变动之新的道路”,并发出号召“全国革命的民众,革命的国民党,革命的军人,其速起响应北京的暴  相似文献   

9.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大会发表的《宣言》中,提出要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勾画了一个未来政权的蓝图。尽管这个蓝图还不很清楚,只是一个大致轮廓,但它代表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权思想。对于这个“真正民主共和国”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弄清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政权思想的发展。一、“真正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当时的军阀专政而出来的提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及其同时期发表的中央文件中,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及政治状况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倒了几千年因袭的帝  相似文献   

10.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少负意气”、“倜傥有大志”。一八五六年夏,他乘“发捻交乘”之机“揭竿聚众”,施行他在一八五三年初提出的“筑寨”、“积粟”、“治兵”的六字方针,很快成为一个可以左右时局的地方实力派。“六字”方针的施行对苗沛霖军阀集团的崛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废督裁兵”的基本含意是废除督军,裁减兵额。这一口号是一九一八年底,在北京军阀政府进行“和议”的准备阶段,作为和平运动的口号提出的。此后,“废督裁兵”的政治思潮发展成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治运动,颇有社会影响。但至今很少有人研究这一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问题。有的论著中认为这一运动的作用是“抵制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笔者认为,“废督裁兵”运动是新兴的经济力量反对军阀政治的产物,它揭露了军阀独裁、混战的罪行,客观上有助于人民大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对人民大众接受中国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主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1930—1931年中间势力对国民会议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5月南京国民会议前后,中间势力曾就国民会议的有关问题发表大量主张,内容主要涉及国民会议的职权、国民会议代表的产生、制定约法等,并对南京国民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早在党的二大,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内存在着一种为帝国主义服务的特殊阶层。说:“外国资本步到中国的时候,究不能独立经营,只好借助中国商人和雇用中国帐房、买办、经纪人之类,做掠夺勾当的中间物。”1923年1月,蔡和森、瞿秋白先后发表文章,分别提出了“官僚资本家”和“官僚式的财政资本”的概念。并指出它是“军阀制度的政治及帝国主义的经济之副产品”,是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在北部边疆(以今内蒙古地区为主)的革命活动是“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形成与发展完善的重要基础。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团结内蒙古各民族,尤其是蒙古族一致抗日。1935年11月,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后不久,中共西北中央局即颁布了《关于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工作的决定》,指出:“加紧少数民族的工作,特别是蒙古人民中的工作,发动他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与汉人官僚军阀的奴役,  相似文献   

15.
“民众武装十分重要……为势所必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直接参加下,国民革命军从  相似文献   

16.
“打倒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革命任务之一,此时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一直围绕着这个革命任务进行思考和实践,并提出了关于“打倒军阀”的思想与策略。对陈独秀这一思想与策略的考察和研究,不但是对陈独秀历史评价和个人研究的深化,而且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和平与统一不懈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1926年的河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其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答:1926年河南战争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向冯玉祥所领导的国民军的一次进攻。这次战争是帝国主义促使国内反动势力向革命势力的一次反扑与镇压。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对工农运动的领导。革命运动的发展,影响到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吴佩孚部下冯玉祥所部开始倾向革命,并于1924年10月举行“北京政变”,从直系军阀中分裂出来组成三个军,约四十万兵力,占有直隶、热河、察哈尔、绥远、甘陕及河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的过程中 ,不少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哪里 ?在西方发达国家。既然不占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又如何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正确理解“三个代表”中所说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命题 ,不能片面地只抓住先进生产力的这个要素 ,同时还必须注意中国和发展要求这两个关键词。第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八十年的…  相似文献   

19.
李学智教授所著《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与法制建设——以国会立法活动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该书”或“本书”),于2004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除绪言外共分六章,各章标题分别是:“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立法活动”、“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的法制建设”、“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的法制建设”、“第一届国会(一期常会)时期的法制建设”,以及“结论”等。该书是系统研究民初法治思潮与法制建设的第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的发展,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发展可能性的一种估计,是中国共产党力争实现的一个口号、一种目标、一项任务这一方针顺应潮流,合乎民意,符合时局,切合实际中国共产党进而更好地把握了斗争的主动权.为最终战胜美蒋反动派赢得了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