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对文言短篇小说的改编颇为擅长,"三言""二拍"对"三灯丛话"的改编就是很好的例子,改编后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差异与文体的更换、时代文化的差异、作者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的兴起对中国小说修辞的现代转型影响深远.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正是由于"时空体"形式、文体意识和修辞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近、现代短篇小说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并促进了小说作者与读者间新的修辞契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胡适对现代小说的确立与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就理论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白话小说为文学之正宗,并将构成一种先锋文体;其二,提倡写实主义、悲剧精神等小说美学观念,第三,构建了实用、科学的小说文体理论,尤其探讨了短篇小说文体规律.就意义而言,这些理论成为现代小说确立与发展的基石,日后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同时,胡适紧密联系实践的理论建设,辅以积极提倡与扶持,使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对文言短篇小说的改编颇为擅长,“三言”“二拍”对“三灯丛话”的改编就是很好的例子。改编后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花,而这种差异与文体的更换、时代文化的差异、作者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样式,但因古代正统的文论意识作怪,它只能作为"小"说存在于民间,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其自身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进入近代社会后,小说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俨然成了一种"大"说,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作为一种文体样式,现代小说体式与古典小说体式有何差异?20世纪的小说体式有了怎样的进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小说文体样式?新近出版的季桂起先生的<中国小说体式的现代转型与流变>(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以新颖的文化视角、独特的学术见解,清晰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小说体式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的流变过程及其运行规律,从而为中国现代小说体式的史学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自产生到晚清,文体地位逐步提升。小说从不受重视的"小道"变为可以"补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提高了小说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小说作为文学文体在文学序列中地位提升的基础。明代文人深度参与小说的批评与研究,成为小说文体地位提升的直接动力。清代文人小说创作的繁荣,表明小说已成为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文体,小说文体地位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发: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化既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思想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现代知识分子都不可避免地在个人心态中折射着传统化的光辉,传统化赋予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敦促鲁迅举起启蒙的大旗,对传统化在社会心理的历史积淀和它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即对国民性弱点进行了反省与批判。沈从与鲁迅小说创伤中传统化的所指就有很大不同,传统化对沈从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世俗民风的浸染与湘土人情的渗透,他在小说中构建的是一个感性自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其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重中之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中国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江户、明治时期,不论是儒学教材还是汉语口语教材都是以汉字写成,我们统称之为汉语教科书。在不同层次的汉语教育中,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白话通俗小说的内容都有涉及,它们进入教科书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文章就这一现象对古代日本汉语教科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关系做一概述,得出结论:在日本,汉语教材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传播方式,并且这是一种有自我发展能力的高层次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对知识分子的形象塑造、情感诉说和审美表达仿佛又攀援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其中的大多既没有表现出现代文学揭示的这个阶层内心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青春之歌》式的表达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身份转换,而是屈服于现实的卑微、委琐、心无大志,甚至没有道德底线。但《犹大开花》却以笔锋的锐利、痛快淋漓地展现了这一群落的精神生态,为我们塑造了一组形象生动的知识分子雕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宋词的加入,这是词的特性与词在宋代繁荣的结果;二是诗词的世俗化,明了化,这是受世俗的影响,为了百姓更加的喜闻乐见。可以说,宋代白话小说与诗词既相结合又相妥协。如果说唐传奇中小说与诗歌是相映生辉,那么在宋代短篇小说中诗词与小说就是相映成趣。而这趣又多指世俗之趣,与当时的风情习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当代陕西小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整个中国当代小说史,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成就与影响。一,当代陕西小说五十年间的曲折发展历程。二,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说。三,思想解放运动中崛起的中篇小说。四,日益兴旺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印度文学与唐代传奇——立足于佛典影响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较为成熟的中国小说,首推唐人传奇,它当然是我国学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佛教对唐传奇表现题材的扩大、形象创造及结构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显的,并使唐传奇在艺术上开拓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作为道教文化的宣传者,唐传奇吸收道教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阐释道教思想,另一方面展现了自身的独特生机。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理论与唐传奇紧密结合,道家深奥的学问借助唐传奇的文学体裁得以通俗易懂地展现。唐传奇与道教有着多重关系,除了互利的方面外,道教具有禁欲思想,而作为文学,唐传奇具有人文情怀和启迪作用,二者在宣传"人欲"方面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时日本现代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渊源的梳理,从另一个侧面更清楚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弘扬和影响情况。同时,深入发掘日本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繁荣发展的根源,以期时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