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亮剑》看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声屏世界》2006,(5):40-41
很多军事题材电视剧往往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人物的刻画或情节的演绎上显得比较呆板,缺乏“可看性”,要实现“弘扬正气、鼓舞民众”的目的,必须展开“突围”,《亮剑》即是一部具有“突围”性质的电视剧。据央视索福瑞最新收视率调查《,亮剑》播出第一周收视率平均11.42%,最高13.7%,轻松打破了《大长今》创造的收视奇迹《。亮剑》不仅可看性强,而且具有历史含量丰富、人物形象鲜活、教育意义深厚等特点,是近年来少有的“双赢”之作。从“艺术摆设”到“战斗叙事”所谓“战斗叙事”就是以战斗为主线,把人物情感、历史背景、国恨家仇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炜 《声屏世界》2008,(5):40-41
在如今繁荣的电视剧创作中,表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伦理亲情的电视剧一直增势强劲,好的作品往往一开播就成为收视热点,加之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电视剧创作中平民叙事的不断发展。事实上,从较早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开始,平民叙事就已经在电视剧市场中显示出了它独特且持久的魅力。近期由陶虹、奚美娟主演的24集电视剧《保姆》在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收视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以《保姆》这样一部热播电视剧为代表来深入解析电视剧创作中的平民叙事的叙事策略及艺术特点,显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红香 《新闻世界》2012,(11):129-130
本文以“叙事学”、“电视剧”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共计38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自1992年以来有关电视剧叙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近二十年来电视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叙事技巧分析、电视剧叙事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分析、女性主义立场分析以及对当红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4.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媒介,深刻地影响了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电视剧叙事是实现了私人经验的“公共通约”还是“公开展览”,是其引发或引堕公共领域的关键.文革之后,以1990年《渴望》播出为临界,在此之前是因电视剧叙事体现为“国家-民族宏大主题的私人经验编码”而产生的“私人经验的公共通约”;以《渴望》为起点,电视剧叙事体现为缺乏现实对应性的“编故事”,而电视剧从此之后以其“仿真性”成为引导“家庭生活”纳入“经济社会”并将两者相调谐的媒介叙事.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归属感。对比中国和美国电视剧,可以清楚的发现因为大众收视心理,播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美电视剧所呈现不同特色。本文从电视剧叙事的叙事功能、播出制度方面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作一比较。一、叙事功能比较1·美剧重乐更重教美国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和电视工作者拍电视剧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娱乐消遣。于是,电视剧这一广受欢迎的电视艺术样式,在这种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的叙事习惯中不断地被继承了下来。收看电视剧可以解读为从现在的生活和从“万花筒”中探视未来。所以美剧偏重于表现社  相似文献   

7.
何欣 《视听纵横》2002,(2):9-10
电视剧《天下粮仓》的叙述样式十分引人注目:叙事真实、细腻,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抒发,令人震撼、感叹。导演吴子牛把这种叙事样式表述为:“叙事曲加咏叹调”。这就形成了《天下粮仓》这部电视剧与众不同的叙述样式。  相似文献   

8.
赵小波 《现代传播》2006,(6):142-143
这几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中国式离婚》,直到《亮剑》、《暗算》等国产电视剧在各卫视台和地面频道轮番播出。“二轮剧”的热播几乎成了一种风潮和时尚,动辄五六家卫星电视同时在晚间的黄金挡时间播出同一部剧,或者一部剧在各电视台相继播出。观众可以“一部电视剧在河北台看开始、安徽台看进展、四川台看高潮、陕西台看结尾”。这种“隔夜饭”让电视台“屡吃不爽”的另一个原因是二轮剧价格低,收视效益却好。因此,本文想从自身的播出经验出发来进一步探讨二轮播出电视剧潜在的价值和它“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建构和意识形态引导的艺术样式,它强大的隐喻功能、“培养”功能和“沉浸式”传播体验效应,具有其他媒介产品不可比拟的作用,容易形成“峰聚效应”,成为先进文化框架里最活跃的部分,充分发挥着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2017—2022年之间的系列主旋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国家叙事,用来表现中国人恒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这些电视剧以其强大的家国意识、人民情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当代“中国式英雄”审美等,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认同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建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媒介场域里强劲涌动的新主流影视创作潮流中,新主流电视剧站在主导意识传播的立场上,力求与受众达到更高更深度的交流对话,彰显着“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合流”。新主流电视剧打破了之前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些固有模式,突破了创作上的某种“舒适区”,在体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艺术创新方面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本文尝试从叙事手法、影像呈现以及受众层面等三个维度,探析新主流电视剧的创新“出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逐渐发展为一种类型剧,而这一类型化电视剧的延展与突破则构成了近两年电视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入围第28届飞天奖的82部长篇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的比重超过10%。《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家常菜》、《老大的幸福》等剧,分别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审美效果上进行创新探索,托举起多名社会热议的荧屏人物,适应了新时期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看点、卖点和利润增长点.我们曾经从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碰撞的角度做过这样的评价:电视新闻的世俗化倾向彻底抹平了新闻特权和垄断,大大推动了新闻的多元化和民主化进程.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世俗化传播方式和方法,无疑为改变以往意识形态那种逼使大众接受的强迫方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这是一次从理念到行动都十分成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电视传播的历史性跨越,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世俗化在中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14):65-69
近二十年韩剧中意识形态的构建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变化,当前进入了与其文化产业出口大国相适应的"大国形象"诠释阶段。本文以热播剧《太阳的后裔》为样本,分析了《太》剧中叙事手法、传播技巧等意识形态构建策略的隐秘植入。认为当前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中,应对意识形态引领角色的具体含义进行清晰分析,并参照多元环境变迁,主动调试意识形态构建中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新主流电视剧重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群体英雄的人物建构,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塑。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中国主流叙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将借以此剧从新主流电视剧的生成语境、外部表征与时代价值来探寻其现实主义的浪漫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红高粱》相比较于三十年前的电影《红高粱》,在叙事策略上,如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场景和叙事语言,都有很大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文本呼唤、不同的媒介特性决定了不一样的视角,商业元素的考量也直接影响叙事情节的设置。但既然同为《红高粱》,两者在经典桥段、高粱的象征意味和红的意象上是相同的。电视剧《红高粱》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武霄 《出版广角》2015,(8):125-126
由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一开播便迅速获得观众的好口碑,这其中既有近年来鲜有如《红高粱》一般剧情丰富、叙事宏大、主题深刻的电视剧的原因,也得益于该剧将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集于一身,颠覆了当前“雷剧”媚俗丛生的荧屏格局.文章通过对电视剧《红高粱》中的民族音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民族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发挥陕西文学创作优势,整合影视生产资源,共制作了180部近4000集电视剧,其中包括象《激情燃烧的岁月》、《西安事变》、《大秦帝国》等鸿篇巨制,还有不少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公认的“影视陕军”品牌形象。最近,28集电视剧《保卫延安》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是“影视陕军”为全国观众倾心奉献的又一部精品力作,该剧播出期间,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纪念日,也是纪念建国60周年“献礼剧”的隆重开篇,影响更为深远,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一文,从民生新闻的“叙事素材”、“叙事文本”、“叙事立场”以及“异质叙事元素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民生新闻应站在民生大众的立场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民生大众身边的或关心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引起受众的接受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说说"效果"     
最 近接触了两个数据 ,对“传播效果”的问题又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FM365.COM对受众做的关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一个网上调查 ,其中在回答“你认为《焦点访谈》对准的焦点是真正大众关注的焦点吗”问题时 ,选择“是”的为38.54 % ,选择“否”的为51.5 %。虽然这样的调查未必全面和准确 ,但至少说明 ,即使广泛受到欢迎和好评的《焦点访谈》 ,也还有不少受众是不满意的 ,觉得她并没有真正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就是我们在本期发表的“新闻调查档案”中披露的数字 ,反映了受众认知与媒介建构之间的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