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及闰年。记住各月平年、闰年的天数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二)技能目标:(1)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三)德育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03年年历卡片。(还可以动员学生找一些其他年的年历片)教学步骤:一、出示生动画面引入新课(多媒体、幻灯、放大的图片均可…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倍角公式的原形及特征,提高学生的变形运用的能力.(2)通过综合运用公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情感目标(1)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观点。(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数学语言叙述,让学生体会分类思想。(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重点是符号的确定。(三)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是教学中的难点。(四)教学关键本节的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1.主教材技巧:肩肘倒立2.自由选择教材(任选一项)(1)游戏:通过“封锁区”(2)素质练习,连续跳过体操棒(3)儿童集体舞:铃儿响叮口当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使学生知道肩肘倒立的动作过程;进一步熟悉自选内容的方法、要求。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和柔韧、灵敏等素质。通过自学自练活动,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等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3.情感目标:通过“先学后导”的方式,“小群体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使学生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并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能力领域:结合图形,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简单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思想教育:通过两条直线相交的不同情况,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顶角的性质。难点是对顶角的证明思路和书写格式。三、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回答问题:(1)什么是角?(2)补角的概念是什么?(3)补角有什么性质?2.引入课题:取出自制模型,两根木条a、b,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这样…  相似文献   

7.
教学科目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本及相关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能力目标:(1)使学生获得搜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2)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得到研究成果。(3)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与创新精神。本课重点、难点分析综合课高考的立意是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引…  相似文献   

8.
刘秋月 《职教论坛》2002,(18):39-40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针对“点、线、面的投影”这一章内容作了创新教育的尝试。主要是简化理论,侧重应用。一、从简单形体入手,抽象出点、线的投影规律(一)形体上点的投影规律1.教师拿出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如上图所示)。2.教师指着模型上的一个顶点(如点A),让学生在三视图上找到对应的三点投影。3.教师顺便讲解有关点的标记的规律。4.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5.引导学生回答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否适合于点?“长对正,高平齐”是很…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类型以及三大地形区的分布;(2)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明确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列表对比归纳知识,并会阅读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2)学会分析南亚农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间的基本知识。3.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10.
常生龙 《物理教师》2000,21(6):13-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  相似文献   

11.
1.(广东卷,理6,文7)图1是某县参加2007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1,A2,…,A10(如A2表示身高(单位:cm)在[150,155)内的学生人数).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cm(含160cm,不含18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四会”单词:cat,dog,duck,monkey,rabbit,panda. 2.让学生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并能应用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来解题。(2)了解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圆锥曲线的截取方法,感受圆锥曲线的美,并能初步利用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知识延伸和知识创新。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专题网站提供各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解决各层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把“不待老师教,自己能学习”变成可操作的程序,我们在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卡,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目标与学习进程,学会研究发现。导学卡的内容利用导学卡学习的基本程序与时间分配:1.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提供研究材料,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4-6分钟)。2.学生把研究过程写下来(10-12分钟)。3.研究发现。4.师生讨论(8-10分钟)。5.巩固练习。6.学生自我目标检测。包括概念掌握、法则理…  相似文献   

15.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教案广东省广州市桂花中学(510400)叶志贞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识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掌握它们的分子组成,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为学习碱的通性打好基础;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及掌握实验操作的能力,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孙瑞龙 《江苏教育》2006,(2B):43-4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水平一(二年级)的体育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双脚连续向前跳。教师在课上组织了各种小游戏.如“逛动物园”(模仿小动物的跳)、“小青蛙跳荷叶”……一节课下来。场面上热热闹闹,学生玩得十分开心。并且显示出积极参与的热情,但作为本课学习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学生完成得不好。我在课上随机观察了一组学生(10名学生)的练习.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一)”教学设计□葫芦岛市一中○刘彩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会用其定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例习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  相似文献   

18.
物质的浓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生能听说认读家庭成员的名称:father(dad),mother (mom),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扩充教学uncle,aunt,brother,sister。  相似文献   

20.
1.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1)从学习文言文的角度,引领学生阅读、翻译选文。重点讲授第2.4、5节。(2)在学习选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