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修是马华新文学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和前驱者,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他最早站在世界华文文学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揭示了它的开放性,辐射力以及对于世界华文文学的巨大影响,另外,他也收集,整理了大批中国现代作家在马华文坛的活动史料,使人们得以全面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原貌,他的研究成就,打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历来只重视中国大陆的局限,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恢复了中国现代文学原本具有的开放性质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秋野》是一份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学期刊,创作内容包含文艺研究、时代文学、性情文学和南洋色彩文学等类型,以积极努力的姿态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潮流,并以华侨色彩浓厚的创作和明确的海外中国文学主张彰显自身的独特性,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区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到了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近代文学的贯通研究将在更大程度上为人们所重视.将其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而加以研究的趋势亦会更加强化。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在台、港、澳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界、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其研究也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
一再过一年,中国新文学即将走完七十年的光辉历程.当代们回顾这段漫长的历史,我们欣慰地看到.以它为基础和核心而发展起义的华文文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与其它语种的文学一起.并列于世界文学之林.其中,由于社会背景的相仿.文化心理的近似.创作媒介的相同.再加上民族血缘的关系.新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从一诞生就同中国现代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四运  相似文献   

10.
<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在过去晚清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起到弘扬民族意识的作用,成为记录华工反美运动的史料;现在,它是我们追溯美华文学文化身份和创作模式的源头所在.通过对早期华工旅美过程的描写,以及对华工形象的塑造,<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无疑开创了"唐人街写作"的先河;它兼有文献性和文学性的叙述也成为华工形象从歪曲走向辩证的根据,成为当代西方作家和美华文学不断开掘的话题.以往它只有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中略带提及,但放置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它补充现代文学反帝这一主题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思政教育问题,指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阐明党领导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必然性,阐明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与融合能力,阐明要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为高校立德树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出现了若干热点话题,如现代文学史在时间上向当代文学与近代、古代文学的贯通,现代文学是否应该纳入通俗文学、古诗词创作、以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横向开拓等问题。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脉络上的梳理与学理上的探讨之后,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在纵向时间贯穿方面的关键不是无限延长其时间长度,而是凝聚目光,回到现代文学自身上来;在横向空间拓展方面的关键,也不是层层增加研究内容的宽度,而是在多重视野的参照下强化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在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方面的关键,是不断提升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更加历史地看待现代文学,并由此获取现代文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马华文学的引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马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马华文学的接受与熟悉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可供参考阅读的文本;后期对马华文学研究类文章的刊载,对马华文学研究的进步与成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马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华文文学与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当代新马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一支华文文学劲旅。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芽,并经过新马多元文化的洗礼,逐渐成长壮大的。尽管它不及中国大陆文学的汪洋浩瀚,也不及港台文学的跌宕多姿,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南洋社会生活土壤,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并广泛吸取中国母邦文学、西方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学教育与现代文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新文学首先诞生于北京大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学。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的主体都与大学没有什么关系,是在蔡元培主持下革新了的北京大学给现代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其后,文学整体生态发生变化,但大学教育一直是影响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文学的这一兴起和发展背景,对形成其思想与审美的基本取向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大学教育既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化的时间问题和翻译文学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中国文学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文学,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而又有相对集中的对象、明确的任务、具体内容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9.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的推动下,走特色化、专题化道路,发挥本校优势专业的学术潜能,依托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着力建设“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组合栏目,打通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中国大陆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文学史与文艺理论批评,突出学院派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海内外对华文文学尤其是华文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为了加强中国文学研究界与世界文学、文化的联系,开创21世纪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新局面,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的"2001'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美丽的江城芜湖召开.来自海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新的学术视域,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深入研讨世界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